正文 當代人記當代事的《南齊書》(2 / 2)

《南齊書》有誌十一卷,分為八目,大體上與《宋書》相同,隻是沒有《律曆誌》,卻加了一個《輿服誌》。八誌中的《百官誌》和《州郡誌》二誌比較好。特別是《百官誌》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一些重要官職的述說除設置情況以外,還伴有官職的變遷情況。《州郡誌》對當時郡縣的設置的記述也較為詳細,頗有實用價值。但是,《南齊書》同《宋書》一樣,都沒有《食貨誌》,這是一個很大的不足。

《南齊書》列傳四十卷,作法與《宋書》大致相同,但有的類傳在名目上也有改動,如改《宋書》的《良吏》為《良政》,改《隱逸》為《高逸》,改《恩幸》為《幸臣》,改《索虜》為《魏虜》等。在立傳中所用“帶敘法”和“類敘法”,是對《漢書》的發展。使用這種方法,“其人不必立傳,而其事附見於某人傳內者,即於某人傳內敘其履曆以畢之,而下文仍敘某人之事”,“既省多立傳,又不沒其人”(《二十二史劄記》卷十九,《宋齊書帶敘法》),好處很多。特別是《南齊書》使用類敘法,“每一傳輒類敘數人”,比《宋書》更為簡潔。如《褚澄傳》既敘述褚澄精於醫道,但在其傳中也敘述徐嗣醫術更為高明,《劉善明傳》所說的十一件事,皆引用其語,而敘述張欣泰的十一件事,隻引用其中一句。此外《南齊書》另立《文學傳》,記載史家文人,對文學史,史學史的研究頗有用處。不過,《文學傳》中所敘述的十位文人,皆不是什麼著名的文學家。但令人欣慰的是把我國著名的大科學家祖衝之收進去了。傳中較為詳細地記載了祖衝之上《大明曆》表以及造指南車、千裏船、水碓磨等事跡,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史料。蕭子顯不僅為祖作紀,還為其父立傳。按一般道理,蕭嶷是蕭道成的兒子,他的傳本應列入高帝諸子之中。但蕭子顯沒有那樣做,而是將蕭嶷單列一傳,擺在文惠太子之後,為《南齊書》第三篇列傳,而高帝諸王則另為一傳,排在列傳的第十六篇。蕭子顯為其父豫章王蕭嶷作傳,是極盡褒美頌善之能事,傳文也拖到七千餘字,可說是挖空心思,別出心裁。蕭子顯這樣利用修史為自己家庭樹碑立傳,以示尊顯,多為後人所非議。應該指出,《南齊書》中作者由於本人篤信佛教,因而不僅在本紀中大談“天意”,佞佛崇老,宣揚“天命”論調,強調輪回報應,在列傳中也大談禪理。《高逸傳·論》就盛誇佛教,自稱“史臣服膺釋氏,深信冥緣,謂斯道之莫貴也”。這話不僅是為取悅君王,更是南方士族精神空虛的自白。

《南齊書》以當代人記當代事,雖有諸多回護溢美之處,但能流傳後世,說明其自有一定價值。特別是《南齊書》言簡意賅,記載尚實,是一大優點。唐初史家李延壽撰《南史》時,對《宋書》刪節較多,而對《南齊書》則是有增無減。當然,由於多方麵的原因,《南齊書》有些地方如《蕭嶷傳》就繁冗鋪張。同時,蕭子顯還仿效範曄《後漢書》的作法,在各篇之後既有“史臣曰”即傳論,又有用韻語寫成的讚,有的誌和類傳前麵,還有序。從論、讚、序中雖然可以考見作者的思想和史學觀,但頗覺繁蕪。記載南齊的史書,現存最早的隻有《南齊書》,其它均已散失。《南齊書》保存最早的版本為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南齊書》,也采用這個版本。中華書局1972年以此作為底本,參校其他各種版本,整理出版了點校本《南齊書》,是現今一個較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