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繁簡得當的《後漢書》(1 / 3)

《後漢書》共計一百二十卷,其中帝紀九卷,後紀一卷,列傳八十卷,誌三十卷。全書上起新莽滅亡即公元23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記載了東漢一百九十多年的曆史。

《後漢書》成書年代,較之陳壽的《三國誌》還晚百餘年。在班固以後,範曄之前,記載東漢一代曆史的史書,據王先謙在《後漢書集解述略》上說,約有十八家,共一千多卷,這些書卷為範曄編寫《後漢書》提供了豐富的史料。範曄博采眾書,斟酌去取,撰成《後漢書》問世後,其他各家後漢史書便逐漸被淘汰。《後漢書》雖然題名範曄撰,但實際上範曄隻寫了紀和傳。後梁之劉昭取西晉史學家司馬彪所作《續漢書》八十卷之僅存八誌三十卷抽出來,加以注釋,與範曄的十紀八十傳,合成一書。但在宋代以前,兩書仍各自單行。宋真宗乾興元年即公元1022年,孫奭(式)才把兩書合並刻印。這就是今本的《後漢書》。今本《後漢書》的本紀和傳是唐高宗的兒子李賢作注,誌是劉昭作注。因自從李賢等人的《後漢書》注出現以後,劉昭的注便不被人注意。其實,範曄對《續漢書》並不十分滿意,其原因一是《續漢書》有律曆、禮儀、祭祀、天文、五行、郡國、百官、輿服八誌,但無《漢書》之刑法、食貨、溝洫、藝文四誌;二是因為《續漢書》僅僅記敘過去的史實,與範曄“自學之得”不合。《後漢書》問世以後,與《史記》、《漢書》、《三國誌》曾被合稱為“前四史”。

《後漢書》除大體具備《史記》和《漢書》已有的類傳之外,還增加了《黨錮列傳》、《宦者列傳》、《文苑列傳》、《獨行列傳》、《方術列傳》、《逸民列傳》和《列女傳》等,把同類人物納入一編。大家知道,東漢時,宦官和外戚是兩個不同的政治集團,它們更迭執政,魚肉百姓。特別是桓帝公元147年至公元167年在位和靈帝公元168年至公元189年在位的兩朝,宦官把持朝政,勞動人民災難深重。當時地主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則崇尚名節,互相標榜,結黨非議朝政,反對宦官勢力,但遭到宦官的迫害和禁錮。這種鬥爭是當時政治鬥爭的一個側麵,《黨錮列傳》和《宦官傳》反映了這一鬥爭的內容。《文苑列傳》重在詞章,《儒林列傳》以經學儒術為主。《獨行列傳》是那些所謂“特立卓行”獲得聲譽的人物的專傳。《方術列傳》主要記載陰陽占卜人物以及名醫如華佗等的傳記。《逸民列傳》則記述了地主階級中那些自命清高、隱居不仕的知識分子。《後漢書》的《列女傳》是應該予以特別重視的,因為範曄認為史書不為婦女立傳是不對的,所以他選擇“才行”優秀的各種類型婦女寫了傳記,在紀傳體史書中,開創了為婦女立傳的先例。人們熟知的蔡文姬就收在《列女傳》中。當然也有史學家認為蔡文姬嫁過兩個丈夫,違背了女子應該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不應收入,這是後話。此後,晚出的各史把“列女”改為“烈女”,變成了嚴守三綱五常的貞婦烈女的碑文,這見解與《後漢書》相差甚遠。《後漢書》的《輿服誌》和《百官誌》是前史所沒有的。《輿服誌》記載了反映封建等級製度的車服沿革及其式樣款式,《百官誌》記述了東漢分官設職的情況。當然,《後漢書》既無“表”,誌中又沒有《食貨誌》、《藝文誌》和《河渠誌》用以記載當時社會經濟、交通和文化情況,自然是一大缺陷。直到後來《晉書·食貨誌》追述前代經濟狀況,才彌補了這個不應有的不足。

應該指出的是,《後漢書》帝紀之後有“後紀”,著眼夫婦關係,其實有政治上的作用。因為東漢時,由於皇帝多短壽而孱弱,皇後和外戚的勢力空前膨脹,皇後臨朝和外戚專權是東漢政治史上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

《後漢書》題名範曄撰,應該說是理所當然的。因全書紀十卷、列傳八十卷、誌三十卷,範曄撰寫了紀和傳。誌雖是後人所補,但也是範曄撰寫,後來散失所致。

範曄,生於公元389年,死於公元445年,字蔚宗,劉宋順陰即今河南淅川縣東人。範曄家庭雖世代為官,祖父範寧,為晉豫章太守;父親範泰,任晉豫禦史中丞,南朝宋待中。但由於當時“門閥世族是以嫡庶之別為家族的大分,嫡庶之別又是外家社會身份(士庶貴賤)的延長,子可以母貴,也可以母賤”。由於範曄“母如廁產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宋書·範曄傳》),一出生就受到淩辱,就受到異母之兄範晏的嫉忌,被斥之為“此兒進利,終破門戶”(《同上》)。後來範曄出繼給堂伯範弘之為子,襲封武興縣五等侯。範曄“少好學問,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宋書·範曄傳》),可謂多才多藝。曾先後擔任過劉裕相國椽,彭城王宋武帝的兒子劉義康冠軍將軍府參軍、右軍將軍參軍、尚書外兵郎、秘書丞、尚書吏部郎等職。宋元嘉元年即公元424年,範曄因觸犯彭城王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此時鬱鬱不得誌,開始撰寫《後漢書》。由於範曄多才多藝且又鋒芒畢露,加之出身庶子,所以受到同僚嫉忌和多方排擠,屢遭謫貶。之後,又任過鎮軍將軍長沙王義欣長史,加寧朔將軍號;還任過後軍將軍始興王濬長史,領南下邱太守,處理過楊州軍府事;再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參與機要。對於世俗同僚的排擠嫉忌,範曄冷眼相對,盡意嘲罵,結果引起朝廷權貴們的不滿。宋元嘉二十二年即公元445年,劉義康與幕僚孔熙先、謝綜等策劃政變,要爭奪宋文帝的皇位。後來,此事敗露,範曄受到牽連,被捕下獄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