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聽說後召集部屬商議應變之策,有的部屬借口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裔,慫恿項梁自立為楚王,而前來獻計的範增卻提出:“我本是一老朽,但聽聞上柱國禮賢下士,從諫如流,所以前來獻上陋見。依我看,陳勝的失敗在於不是出身名門大族,聲望不高,又無大的才幹,卻據地稱王而不立楚國王室後裔為王,致楚地豪傑將士少有趨附,其敗必然。上柱國如能體察百姓,不忘辱楚之恥的深仇大恨,順應民心,扶植楚國後裔,楚地百姓出於對楚王的懷念,必會聞風而至,聚集於麾下,天下便一舉可定了。”項梁很高興地采納了範增的建議,便派人四處尋訪楚國王室的後裔。事有湊巧,正好尋訪到一個名叫熊心的牧童,查問起來,確實是90年前客死於秦國的楚懷王的孫子,遂將其迎入薜城,奉為楚懷王。定盱眙為國都。項梁自稱武信君。這“借屍還魂”之計增加了反秦鬥爭號召力,幫了項梁不少忙,楚項部迅速擴大到數十萬人。公元前207年,項羽在巨鹿擊潰秦軍主力章邯部隊40多萬人,與劉邦一起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殘暴統治。
在近代,日本帝國主義也曾施用“借屍還魂”之計,利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國東北策劃建立偽滿洲國,以圖對我國東北實行殖民統治。1931年9月22日,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少將根據關東軍司令官的意圖,在沈陽召開了高級將領會議,製定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確定“建立以宣統皇帝為元首,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區域,得到日本國支持的新政權。”這一方案很快獲得日本政府的批準。1931年11月11日,日本關東軍策劃了從天津日租界宮島街張園劫持溥儀到東北做滿洲國的皇帝。另一方麵,又加緊策動東北的漢奸建立地方政權。關東軍之所以看重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朝末位皇帝溥儀,其實就是利用溥儀曾是皇帝的身份,挖掘這一政治僵屍的潛能,以實現“以華製華”的狡詐目的;而溥儀在1924年被馮玉祥驅逐出宮後也一直野心不死,從心底裏希望依靠日本的列強勢力實現他複辟清朝的皇帝夢。終於在日本軍國主義導演下,1932年2月16日,溥儀召開了“建國會議”,成立東北行政委員會,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實行東北獨立。3月1日,偽滿洲國正式在長春宣布成立。日本政府發表聲明正式予以承認“滿洲國”。1934年3月1日,在日本的策劃下,又將“滿洲國”改稱為“滿洲帝國”,由執政共和製變為君主立憲製,執政者溥儀也被改稱為皇帝。這就是日本侵略者與溥儀憑著“借屍還魂”計,讓溥儀演繹了一場皇帝夢;也使日本帝國主義通過豢養的傀儡政權,實現了對東北十多年殘酷的殖民統治。當然,曆史畢竟是公正的,盡管日本帝國主義利用“借屍還魂”之計策劃建立了“滿洲國”的陰謀能夠得逞一時,但最後還是難逃失敗的厄運。隨著1945年8月日本的戰敗,溥儀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滿洲國”也頃刻間灰飛煙滅。
蘇聯一直以來十分重視鄰國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從未放鬆對阿富汗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麵的影響。在1979年,原蘇聯為了保證南下印度洋的海上必經通道的順暢,發動了武裝入侵阿富汗戰爭,該役就運用了借屍還魂的謀略。在1979年9月,塔拉基政府的第二號人物,身為總理兼國防部長的阿明發動政變,火並了親蘇色彩濃厚政府首腦塔拉基。對此,蘇聯極為惱火,認為阿明掌權動搖了其控製阿富汗的根基,阻礙了其進一步南下的戰略需要。於是,決定剪除阿明,以便恢複對阿富汗的牢固控製。考慮到悍然出兵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軍事幹涉會招致國際輿論的譴責,為了做到師出有名,1979年12月28日清晨,蘇聯憑借已不存在的阿富汗原政府的名義,在位於蘇聯中亞境內的一家電台,發表了一項子虛烏有的阿富汗政府聲明,以阿政府的名義“迫切請求”蘇聯出兵援助,以幫助阿富汗穩定國內形勢。
其實,蘇聯在發表這一子虛烏有的聲明之前的幾個小時,蘇聯的空降兵已經突然襲擊並占領了阿富汗的電報大樓、廣播電台、政府辦公樓,並且心急火燎地處決了那個令蘇聯不滿的阿富汗新政府首腦阿明。蘇聯集結在蘇阿邊境地區的地麵裝甲部隊也即刻從西、北兩個方向越過邊界,快速向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大規模推進。僅一周時間,入侵阿富汗的蘇軍就全麵控製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並扶植了新的親蘇派首領卡爾邁勒上台,堂而皇之地對阿富汗實行了全麵軍事控製。本戰例中,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借的實際已不存在的阿富汗政府的“請求幫助”的聲明,要達到的是恢複親蘇政治力量對阿富汗的統治,以便蘇聯名正言順地對阿富汗全麵的軍事控製,保證蘇聯陸上南下印度洋的戰略通道的順暢,這是一件典型的“借屍還魂”謀略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