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情報大戰,驚心動魄(4)(3 / 3)

那麼從收貨人那一方能否查出線索呢?

間諜集裝箱的收貨人是漢堡的居民,名字是拉曼·格列斯·普萊斯,公開身份是幾家小餐館的業主,但據說經濟狀況不太好。

1985年年底為了購買和運輸這批裝飾陶器,普萊斯向日本C·H公司董事長支付了一筆巨款。有趣的是“丟失”裝有彩陶的集裝箱之後,他並沒有去報失和查找。

就間諜集裝箱一事蘇方曾正式向德國當局通報,並要求查明收貨人普萊斯的情況,但是遲遲沒有回複。

這一間諜故事由於當事人——發貨人卡多羅和收貨人普萊斯都無從查找,蘇聯當局隻能自認倒黴。

★美國務院隔牆有耳

聯邦調查人員攜帶經過偽裝的探測儀,在高八層,占地兩個街區的國務院方形大樓的走廊裏秘密搜尋了幾個星期,才發現無線電信號是大樓內一個會議室的竊聽器發給外部間諜的。

2000年12月,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顯示,自夏天以來,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二等秘書古謝夫竊聽了美國國務院50~100次的會議內容。

古謝夫年方55歲,係莫斯科間諜機關技術部雇員。在被發現操控一個安置在美國國務院高層會議室內的竊聽器後,古謝夫在美國國務院附近被聯邦調查局及國務院安全部門的特工逮捕,並受到了短暫的拘禁。不過,由於他享有外交豁免權,所以沒有被起訴,但他已被美國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物”,而必須在10天內離境。

美國特工從2000年夏初注意到,一名俄國外交官開始定期光顧美國國務院外圍的街道。通過對他每周一次的活動進行周密觀察之後發現,他停放汽車的位置表明似乎是在接收電子信號。聯邦調查人員攜帶經過偽裝的探測儀,在高八層,占地兩個街區的國務院方形大樓的走廊裏秘密搜尋了幾個星期,才發現無線電信號是大樓內一個會議室的竊聽器發給外部間諜的。一名官員說,為了激發竊聽裝置啟動工作,俄國間諜必須把汽車停得很近,也隻有在這時才能搜尋它的位置。為此美國采用反間諜手段查到了古謝夫的秘密——聯邦調查局和國務院官員在國務院會議室假裝開會,故意讓古謝夫竊聽,引誘他上鉤,最後終於挖出了他。

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表示,雖然俄羅斯間諜在美國務院安裝了竊聽器,但竊聽器並未安裝在經常討論重要事務的辦公室,俄間諜未偷聽到高度機密的情報。

竊聽器安裝在國務院大樓七層,進行海洋、國際自然環境和科學等問題研究的會議室牆邊木縫裏,那兒離奧爾布賴特的辦公室很遠。一些官員說,他們對俄國間諜選擇在這個房問裏安裝竊聽器感到很困惑,因為那裏所發出的消息可能是外國毫無興趣的。盡管這個辦公室偶爾也會用作討論別的問題。

竊聽器的安裝手法十分專業,而且還特意塗成與會議室相近的顏色,普通人難以發現。令人奇怪的是,美國調查人員至今仍未發現有任何證據顯示,古謝夫曾經進入過國務院大樓,所以在樓內安裝竊聽器的無疑是另一個人。調查人員相信俄間諜一定得到大樓裏的人的幫助,因為安裝竊聽器不是進入大樓一兩次就能辦到的。而且安裝竊聽器的手法不像是俄間諜幹的,因為他們不會將竊聽器安裝在那麼硬的木頭裏,還塗上迷惑人的色彩。

美國調查人員已經與國務院大樓內的幾百名官員分別談過話,力圖發現這一竊聽器是什麼時候,以及如何安裝的,但一無所獲,隻好在報告中說大樓裏工作的每一個人都有嫌疑。在聯邦調查局和國務院安全部門的官員緊張地追查後,國務院發言人吉姆·科雷說,經過大規模的搜查,相信大樓裏已沒有第二個竊聽器了。

為加強防備,一位美國資深官員要求每個官員進入國務院會議室開會前都要接受檢查,每次會議開始前對會議室進行檢測、錄像,並將所有的材料封存以備事後審查。

在莫斯科,俄羅斯外交部一官員則指責華盛頓此舉不過是在玩“以眼還眼”的遊戲,是為了對在此之前一個月一名美國外交官被俄羅斯驅逐出境而作出報複,他還聲稱華盛頓對古謝夫作出的指控“站不住腳”。白宮高級官員也聽取了這起事件的簡報,但沒有立即發表評論。這起間諜案被視為美俄兩國在冷戰時期間諜案活動高峰的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