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情報大戰,驚心動魄(1)(3 / 3)

負責調查這個案子的是印度中央調查局。調查人還不能確定拉希達的具體雇主是誰,但他們知道,一個包括巴基斯坦中間人的間諜網在向俄羅斯、歐洲等方麵的有關人員出賣竊得的印度航天技術情報。這個間諜網從印度航天開發機構中心竊取了有關衛星和導彈飛行控製係統的高度機密藍圖、計劃和文件等。警方截獲的這個間諜網的竊得物中,包括低溫火箭發動機的設計,這是一種低溫燃料技術,美國一直設法阻止印度掌握它。間諜們還獲得了國營的印度斯坦航空製造公司正在開發的無人駕駛偵察機的計劃。

當警方搜查拉希達在旅館中的房間時,發現了3本日記,上麵記錄了她幫助馬爾代夫當局追蹤1988年政變策劃者的過程。後來警方認定這是拉希達釋放的煙幕。調查人員把注意力集中到拉希達打給航天中心負責人薩舍庫馬蘭的電話記錄上。拉希達初時聲稱,她給薩舍庫馬蘭和其他同一間諜網成員打電話是讓他們幫忙為她10歲的女兒找一所好學校。後來她才供認,自己與科學家們及其外國聯係人有私通關係。很快,警方逮捕了薩舍庫馬蘭、印度航天開發機構中心的科學家納拉亞南和拉希達的後台老板福奇亞·哈桑等人,當然還有與間諜網聯係的其他成員。

★以間諜臥底,美情報被盜

美國政府由於情報部門的“失職”而麵臨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強大壓力,因此不得不考慮它丟失在該地區儲備大量軍用物資和飛行訓練基地的可能性。

1985年11月,31歲的美國海軍情報支援中心情報分析員波拉德在華盛頓以“間諜罪”被美國安全機關逮捕。波拉德被指控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裏向以色列出賣了大量絕密情報。此事發生後,美以之間引起極大的外交風波,同時也影響到美國同阿拉伯國家的防務關係。

喬納森·波拉德,美籍猶太人,出生於得克薩斯州,其父是紐約聖母大學一名微生物係教授。波拉德1976年畢業於丹佛大學,3年後進入馬裏蘭州蘇特蘭海軍監視與情報中心組織,任文職情報分析員。為騙取海軍情報機關的一份好工作,波拉德謊稱曾在劍橋和巴黎的兩個學術機構任過職。不久,他就成功地通過了安全檢查,並且兩度通過“敏感性資料”的安全考核,從而接觸了最高機密。此外,他還得到了中心負責人的信任,拿到了傳遞機密檔案的“信使證”。4年之後,他又被調入蘇特蘭另一個情報單位——海軍情報支援中心的潛艇部,任情報分析員。所有這一切無疑為波拉德的間諜活動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波拉德常常以“SCI考核及格證”和“信使證”為護身符,在華盛頓的聯邦調查局、國務院情報研究局、國防部情報局、國家安全局以及他所在的海軍情報機關肆無忌憚地從事間諜活動,大量竊取以色列感興趣的情報分析報告、科技文件、衛星照片、地圖以及來往的函電記錄等絕密資料。

波拉德每周與以色列情報人員接頭一次,把他所竊取的機密資料供以色列人員拍照。波拉德出賣美國最高機密情報的行徑被美國情報部門發覺後,美國檢察官說,波拉德所竊取的資料的體積達6英尺高、6英尺寬和10英尺長,足需一個小房間才能裝得下。

1985年,波拉德的表現越來越不能令人滿意。有一次,他的直接負責人艾吉中校,在波拉德的桌子上發現一大堆與他職責無關的最高機密文件,這令艾吉大為吃驚。同年10月的一個星期五傍晚,波拉德攜帶了一個大紙袋悄悄離開了大樓,但還是被波拉德的一位同事注意上了。這名雇員將這一情況向上司作了報告,艾吉對此事引起了重視。

情報中心立刻對此事展開調查,結果證實那一紙袋文件是電腦中心有關中東地區來往函電的記錄。於是艾吉中校對波拉德加緊了監視,發現他在以後的兩個星期五,將更多的機密資料帶了出去。艾吉中校立即將此情況向安全機關作了報告。聯邦調查局和海軍調查局的特工為了取得證據,暗中在波拉德的辦公室安裝了微型攝像機,並準備在波拉德下一個星期五進行竊密時將其逮捕。

11月18日下午,正當波拉德攜帶文件,走出辦公大樓時,被調查局特工人員截查,搜出許多高度機密文件。經過安全人員的嚴厲盤問,行跡敗露的波拉德供認,從1984年開始,就已將美國的數百份絕密情報資料提供給了以色列在華盛頓的情報人員。

已被美國安全部門抓住把柄的波拉德伺機逃跑。11月21日早晨,波拉德逃脫了監視,突然開車進入了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要求政治避難。但10分鍾後,以色列使館人員將波拉德送出了使館大門,守在使館門外的聯邦調查局人員立即一擁而上,將波拉德逮捕起來。1987年3月,美國地方法院對波拉德竊取國家機密一案進行審理,並判處波拉德終身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