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被帶進了值班室。在那裏恭候多時的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廣西動植物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和邊防檢查站工作人員要求兩人打開攜帶的行李接受特殊檢查。
“為什麼對我們進行單獨檢查?”
“對某些客人進行特殊檢查是正常的。”
“我是研究學問的日本學者,到中國來是同你們進行友好學術交流的,是廣西某大學特意邀請來的,”鬆浦說著拿出廣西某大學的邀請函,“對此我表示抗議!”
邊檢人員嚴正指出:“我們的檢查是合法的,你們必須無條件配合檢查。”
鬆浦無奈地打開行李,檢查人員從他的手提包裏搜出幾支裝有蜜蜂的玻璃套管。當要求他打開手中的塑料方盒時,他的神色立刻變得十分慌亂,而後央求說:“這是我教學用的精密儀器,就不用檢查了吧。”
“按規定都要檢查!”
盒蓋打開,裏麵整齊地排列著十幾支專門用於搜集昆蟲的玻璃套管,管內分別裝著成年蜂、幼蜂和蜂蛹以及供蜂蟲食用的蜂蜜,上麵還詳細地標明品種、產地和序號。
在鐵證麵前,這位道貌岸然的“友好學者”低下了頭。
原來,鬆浦是來我國參加學術交流的日本W大學生物係教授。前幾天在廣西某大學赴日研究生黃某的陪同下,前往位於南寧市武鳴縣境內的伊嶺岩風景區內觀光。鬆浦並不在意美麗的風景,而對鳥類、昆蟲卻情有獨鍾。他時而走進草地小溝,時而爬上山坡土坎,仔細地辨認各種鳥和昆蟲。鬆浦這次借學術交流的機會到廣西來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伺機竊取我國的珍稀生物品種。
忽然,一陣熟悉的嗡嗡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循聲而去,在一堆刺蓬旁駐足而立,瞪大雙眼,豎直耳朵仔細搜尋著。他撥開刺蓬,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野蜂窩。鬆浦仔細觀察了好長時間,看著看著,呼吸逐漸急促起來,眼睛越睜越大,表情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驚喜和貪婪。因為他看清了,這是屬於世界上稀有的野蜂品種——胡蜂,僅生活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目前日本乃至世界其他地區均未發現,是中國獨有的蜂種。他在日本從事的一項研究課題就是“日本國昆蟲資源利用和養蜂學研究”。而日本有限的昆蟲資源幾乎耗盡,尤其是養蜂業,由於島國與大陸相隔遙遠,加上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原有的蜂種資源也在不斷減少和退化,唯有引進新蜂種才能挽救日本的養蜂業。到達廣西後,鬆浦已經捕捉到好幾個品種的野蜂,而眼前的胡蜂才是培育日本新蜂種的最佳種源。他如獲至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大呼小叫:“黃先生快來幫我!”在黃某的幫助下,他動作熟練地捕捉蜂窩上的胡蜂,最後幹脆把那隻帶蛹的蜂窩也裝進早已準備好的器具內。
鬆浦教授的“學術交流”活動結束了,即將乘飛機“凱旋而歸”。他原以為幹得天衣無縫,輕而易舉地就采捕到這麼多寶貴的野生蜂種。然而,事情並不如他所料。一個未留姓名的中國遊客向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了鬆浦的非法行為。國家安全機關及時采取措施,在有關人員和單位的積極配合下,依法查繳了鬆浦行李中藏匿的非法捕捉的數十隻活體蜂種及大量蜂蛹。後經專家鑒定,鬆浦非法捕捉的這些蜂,屬於稀有蜂種。鬆浦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我國家安全機關依法沒收其所有非法搜集物,並將其驅逐出境。
★日本“客人”瞄準我國“鳳蝶”
每年這個時候,成群的“鳳蝶”就會聚集到特定的地區,交配、繁殖,然後就又飛得不知去向。兩個日本人來的時間正好與“鳳蝶”活動的時間相吻合,而他們所在的山頭恰恰又是“鳳蝶”經常光臨的地方……
大瑤山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此地素有世界瑤族文化研究中心之稱。大瑤山自然保護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地方。保護區內有大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物種資源,很多是我國所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如有活化石之稱的銀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鳳蝶(金斑啄鳳蝶),另外還有地球上最大的蜻蜓等等。
1998年8月,南國的金秋涼風習習,廣袤的原始大森林讓人感到了陣陣的涼意,此時旅遊觀光的旺季已逝,保護區內遊人稀少,小小的金秀縣城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然而,兩個日本的不速之客卻在這個反常的季節,千裏迢迢,滿麵風塵來到金秀這塊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