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黑手伸向自然資源(1)(1 / 3)

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裏。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積澱了無數寶貴的自然資源。隨著人類的盲目開發,世界各國的資源日漸匱乏;我國珍貴野獸、奇異植物、稀有昆蟲等自然資源的價值更加誘人,因而也成了間諜們虎視眈眈的目標。

★我國驚現“環境間諜”

日本資源間諜自帶先進儀器,僅用三天半時間便較全麵地監測掌握了我重慶、南寧兩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數據,其采集規模之大,監測速度之快,采集樣品之全麵,掌握數據之精細,活動之隱蔽,全都超出常人的想象。

1996年年底,南國桂林,寒意甚濃。然而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的候機大廳內卻洋溢著融融暖意。這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現了兩位學者模樣的男子,年長者手提小巧的精密儀器,年輕人手拖著沉重的皮箱。兩人喜氣洋洋、邊走邊談,一會兒指指點點,一會兒拍照留念。直到機場廣播再次請某航班旅客辦理登機手續時,二人才匆忙奔向安全檢查口。驗完二人的護照,檢查人員心平氣和地說:“穀山先生、王先生,請到這邊來。”兩人被帶進了特殊情況檢查室。行李被打開了,大量我國環境秘密資料暴露在所有人麵前:廣西環保局出版的內部刊物《環境天地》、中國大氣汙染調查記錄3本、重慶酸雨調查微型錄像帶1盒、南寧市及重慶市大氣樣品15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試劑兩瓶。這兩人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何攜帶這麼多我國內部刊物及環境資料、樣品、數據出境?他們有什麼企圖?

我國西南地區的冬天,既無皚皚的白雪,更缺少花紅草綠的景致,已不是旅遊觀光的好時節。但日本某大學生物係教授穀山卻在廣西某大學邀請來華進行學術交流期間,以旅遊觀光為名,攜帶著特殊的“行李”,在我廣西赴日留學生王某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穿梭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幾個大中城市之間。每到一處,他們就奔向廠礦多、交通流量大的地方采集環境樣品,並利用精密儀器對環境大氣成分進行監測,搜集有關資源數據。此外,他們還到處錄像、照相,鏡頭對準的不是名勝古跡,而是煙霧、塵埃及被腐蝕的建築物。他們打著學術交流、講學、互換資料的幌子,召開座談會,了解我國環境保護的情況。穀山還讓王某向同學或朋友索要、借閱各種內部資料,秘密搜集我國環境資料。

僅12月18日20點50分至20日20點50分的兩天時間裏,穀山就偷采、偷測重慶市14個地點、不同高度的33個大氣樣品成分含量濃度數據;又於12月23日20點30分至25日1點一天半的時間內,偷采、偷測南寧市18個地點、不同高度的30個大氣樣品成分含量濃度數據,且每個樣品均為24小時采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這樣詳細、全麵、多點監測並能獲取如此精確的數據,在我國的技術條件下,至少須投入50多人,花費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短時間內如此大的工作量,累得穀山二人疲憊不堪,但看著幾天來的“戰利品”,日本專家疲勞頓消,心中高興萬分;同時他也清醒地意識到,必須馬上離開中國。他們久聞桂林山水甲天下,因此來到這裏,先享受一番人間仙境,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然後帶著豐厚的“戰利品”回國交差。隻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就在他們即將登上返程飛機時,我國家安全幹警出現在他們的麵前,截獲了他們竊取的我國環境資源情報。這名來自日本的資源間諜沒有想到,當他們熱衷於搜集我內部資料、采集樣品、測試數據的時候,一雙雙警惕的眼睛早已盯上了他們。日本資源間諜穀山自帶儀器,私下偷采我大氣環境樣品,獲取我大氣成分含量資料的行為嚴重違犯了我國法律,在其承認違法行為後,我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其作出了限期離境的處罰。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已躋身於國際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中,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把其各級環境監測站掌握的環境測試原始數據確定為國家機密。因為這些數據一旦泄露,不僅會使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受到嚴重影響,而且通過對大氣成分、含量等數據的分析,可以掌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科技、國防工業的類型、規模、水平、布局、發展程度等方麵的準確情況,並以此推斷出發展速度及前景。

很長時間以來,日本為了其自身的利益,其官方情報機構與民間情報組織相互配合,對中國開展了全方位的情報活動,其中環境資源情報已成為他們搜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