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商業糾紛,都是間諜惹的禍196(1)(1 / 3)

“三軍之親,莫親於間,上智為間,必成大功。”戰爭如此,商戰亦如此。在被稱為“不流血的戰爭”——現代商戰中,為了奪取國際市場的“製高點”,各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滲透、廣泛交流、激烈爭奪的局麵。科研成果、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產品配方等因其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而令間諜垂涎三尺,隨之引發了一起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商業糾紛……

★通用、大眾之間的“汽車間諜”戰

洛佩茲“跳槽”不久,“通用”宣布洛佩茲是“工業間諜”,臨行前收集、帶走了“通用”大量內部商業秘密,特別是“通用”設在歐洲的奧佩爾子公司準備推出的一種小型車的設計方案。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範圍內的轎車工業供大於求。1992年世界轎車產量達4000萬輛,而當年世界需求量僅為3000萬輛左右。麵對這種狀況,美、德、日等國的幾家汽車工業巨頭展開激烈的競爭。為了占領市場,它們紛紛投入巨資研製開發更適合大眾品位的新車型;同時,這些企業之間也展開激烈的“間諜大戰”。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是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廠家,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則是世界“汽車大王”。洛佩茲曾任“通用”副總裁兼采購部經理。他在通用汽車公司底特律總部工作不到一年,就為公司節省了10億美元開支,是通用公司高級管理層中的骨幹。德國“大眾”因長期虧損,對此公“心儀已久”。1992年11月29日,“大眾”董事長皮埃希以上百萬馬克的報酬勸說他為大眾效力。次年3月,洛佩茲來到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總部,出任公司董事。

洛佩茲“跳槽”不久,“通用”宣布洛佩茲是“工業間諜”,臨行前收集、帶走了“通用”大量內部商業秘密,特別是“通用”設在歐洲的奧佩爾子公司準備推出的一種小型車的設計方案。“通用”還聲稱,將在德美兩國起訴洛佩茲。

但是,皮埃希“穩坐釣魚台”,聲稱與洛佩茲“共進退”。1993年6月3日,他還宣布,要利用洛佩茲的方案,使公司節支90億馬克。也正是在洛佩茲的任期內,“大眾”開始扭轉了市場上的不利局麵。

“通用”決心在美國起訴整個“大眾”領導集團,包括皮埃希本人,指控他們是“有組織地犯罪”,為此引用了美國最嚴厲的法律之一:《反黑手黨法》。如果上述罪名成立,洛佩茲可被判處高達十年的有期徒刑。

“大眾”首腦為之震驚,緊急商議對策。首先決定以“反控告”對付美方,指責“通用”偽造證據,欺騙輿論,但被底特律法院駁回。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大眾”決定打“證人戰”。他們暗中擬訂了一個多達140多名證人的名單,都是“通用”的知情人物。待這些證人作證完畢,少說也要拖延3年。“大眾”還準備打“料材戰”、“被告戰”和“律師戰”,企圖將此案再拖至7年,不了了之。

到1995年年底,“大眾”在這場較量中已處於劣勢。1996年1月29日,德國達姆施塔特市檢察院的訴狀尚未宣布,“大眾”便匆忙宣布同意洛佩茲辭去董事職務,但又說洛佩茲辭職後將開一私人谘詢公司,該公司仍可以間接地為“大眾”服務。“通用”得知這一消息,更加怒不可遏,副總裁蓋布指責“大眾”毫無誠意。他再次強調,“大眾”若想求得和解,必須滿足三個條件:與洛佩茲完全脫鉤;皮埃希公開道歉,賠償經濟損失。

於是,以“大眾”監事會主席黎森為首的一幹人馬趕赴美國,開始與“通用”管理委員會主席斯梅爾直接會談。欲當下屆德國總理的施瑞德也放棄聖誕節休假,開始與美方緊急磋商。

1997年1月9日,雙方經過三輪唇槍舌劍的談判,終於有了結果:“大眾”同意在兩個月內支付1億美元的賠償,承諾在未來七年向“通用”公司采購價值10億美元的汽車零配件,並保證洛佩茲至少在2000年以前不以任何方式為“大眾”服務。鑒於“大眾”基本上滿足了“通用”提出的和解條件,“通用”許諾,撤回在底特律法院的訴訟。

洛佩茲案已經塵埃落定,但是有心的新聞媒體卻從中看出了一些非同尋常之處:參與處理該案的並不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分支機構,而是聯邦調查局總部和司法部。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對這起案件的重視。由此看來,美國的情報機關已經將如何對付工業間諜活動列為自己的重要任務之一。克林頓政府曾要求聯邦調查局設法搞出一些典型案例,洛佩茲案就是這樣一起最典型的工業間諜案。因為通過這起案件,美國的情報機關和司法機關,獲得了加強針對外國政府和企業的工業間諜活動采取對策的有力證據。

★魔影公司裏的“鬼魔王”

魔鬼決策層處處模仿銀河公司經理決策人員的言行,穿一樣的衣服、抽一樣的煙、喝一樣的咖啡,使用一樣的房間和一樣的辦公室,甚至鬼魔王抽煙時的動作,都同銀河公司總經理一模一樣。

20世紀90年代初,奉銀河電子公司的命令,經濟間諜索耶在L國一座20層樓高的旅館裏,通過窗戶,用高倍望遠鏡對幾十米遠的對手星座電子公司辦公樓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