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工業間諜,防不勝防(4)(1 / 2)

將這些情況與形形色色的事件中發現的大量俄國購物單據聯係在一起,一個相當大膽的設想便浮現在人們眼前:建造一座由計算機設計和製造的、具有極高運算能力的集成電路工廠,即甚高速集成電路工廠!

甚高速集成電路是美國軍事當局優先攻克的研究項目,為了迅速、穩妥地開發研究,已投入6.8億美元的資金,並且其輻射式電阻計算機芯片可廣泛地用於軍事領域,從巡航導彈到反潛艇戰爭,甚至可擴展到衛星監視和衛星通信方麵。莫斯科顯然希望能夠跳躍式地前進,從美國暗中購買科技電子設備,以擺脫美國在這一重要領域中領先10年的困境。而米勒正是他們手中的一張王牌,幫他們從事著購買設備的任務。

米勒出生在德國的吉蘇伯爾鎮,長大後移居南非,並於29歲那年重返德國。他覺得偷竊高技術雖然要冒很大的風險,卻可達到一本萬利的效果。於是他就幹起了這個行當。

1979年,米勒參與了一起從兩家矽穀公司為俄國人購買高度秘密設備的陰謀,第一次引起官方注意。之後,為了更方便地進行活動,他建立起一個國際性網絡,主要客戶是莫斯科的毛裏普特進出口公司。每當美國官方風聞米勒的陰謀活動之前,他早已暗暗地通過假公司、假地址聯邦德國和加拿大、荷蘭、聯邦德國及瑞士那些可疑的中間商,從矽穀向蘇聯運送了大量的物資。幾年裏,米勒以其精明的頭腦在錯綜複雜、幾經周轉的盜竊高技術行當中鍛煉成了一個行家裏手。他通過堪薩斯、漢堡、阿姆斯特丹和民主德國建立起了幾條可供選擇的轉運航線。

1975年下半年,美國政府方麵大動幹戈才捕捉到米勒進行非法交易的一些風聲。1977年年初,三名德國人米勒、林赫夫和納斯特受到舊金山陪審團的起訴。然而調查工作拖拉數年毫無結果,案子最後不了了之。

1983年11月,美國海關人員得到一份秘密情報。一艘載有數隻集裝箱的貨輪已從開普敦出發,途經漢堡、瑞典最後到達俄國。箱內裝有數據設備公司製造的幾台先進的VAX-11/782型計算機,其屬於美國列為禁止出口的貨物。

為了協調這次捕獵行動,一支調查特別小分隊在華盛頓成立了。一場廣泛的清查活動在世界幾個大港口、機場和火車站突然行動起來。

然而,專家們注意到了這樣的情況:德國樂器製造商發現的一座擁有27間房屋的俄國計算機綜合企業的建築草圖,地處開普敦的一家製鞋廠,已被米勒改造成一座現代化電子中心;在埃爾加林號貨輪裝載有2台完整的、高尖端水平的VAX-11782型計算機;地毯、辦公桌和消防器材已被集結送往民主德國。將這些情況與形形色色的事件中發現的大量的俄國購物單據聯係在一起,一個相當大膽的設想便浮現在人們眼前:建造一座由計算機設計和製造的、具有極高運算能力的集成電路工廠,即甚高速集成電路工廠。

米勒為了這一艱巨任務煞費苦心地從世界各個角落搜集這方麵的部件,接著通過他那多得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司轉移它們,並在開普敦他的前哨公司裝配這些設備。然後,如同機械一樣精確地將它們一一拆卸下來,並通過他的公司網集中送到俄國。

米勒的活動,很快便引起了裏根執政期間上層人物的關注。美國海關總監說:“這一事件表明了東方間諜的努力方向。獲取技術水平先進的商品已成為蘇聯和其他東方間諜機關最重要的任務。根據我們的情報,對他們來講,這比了解單純的軍事性數據資料還重要得多。”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判斷,米勒的行跡便受到了美國當局有關方麵的高度重視。

在其漫長而曲折的間諜生涯中,米勒第一次陷入了嚴重的困境。而發生在開普頓的另外一件事更是為他火上澆油。1983年10月20日他將VAX型計算機從南非送上了貨船,恰在同一時間,他的一個同夥,德國出生的格哈特卻落入美國情報人員之手。格哈特是一名蘇聯間諜,落網後,他揭發了自己間諜活動的操縱者——米勒的身份。

米勒被美國提起訴訟,等待他的將是牢獄生涯。

★未完成任務的克格勃間諜

那位司機突然“失蹤”,尤裏加駕駛著這個司機的汽車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絕密倉庫,取出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並很快把東西運回莫斯科。

克格勃是蘇聯時期的間諜機構,由四個總局、七個獨立局和六個獨立處組成,它們大都又轄有許多分支機構,分別叫做局、處、所、方麵。第一總局指揮國外行動。第二總局監督對付蘇聯境內的蘇聯人民和外國人的行動。邊防軍總局沒有編號,它巡邏邊界,主要是對付中國人的。新設的第五局(沒有第三和第四局)專門負責對付蘇聯全體居民的行動。七個獨立局是:武裝部隊局、技術行動局、行政局、人事局、監視局、通信密碼局和警衛局。

在第一總局的指揮下,蘇聯間諜在美國盜竊了無法計數的高科技情報,美國海關不得不開展了一個代號為“外流行動”的運動,其目的是製止美國技術外流到蘇聯及其盟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