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易小冰每次都吃一大碗,比爺爺還多,雖然確實要吃一天。那時候人們條件不好,買菜做飯都計算斤兩。她扒著飯菜告訴奶奶,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碗筷兒都摔一地。奶奶就搖頭歎氣,為她拿掉嘴角飯粒,可憐楚楚望著她,說你爸沒本事,你不要像他一樣。
每當媽媽生氣不做飯,易小冰便跑到爺爺家,心情難過的吃一大碗。次數多了,有時候會發現爸爸的身影。他在時,能吃兩大碗,然後鍋裏就清空了。
爺爺家是避風港,無論爸爸伯伯,誰家吵架,哪位沒飯吃,都能去蹭飯。但奶奶看他們的樣子,滿是無奈和氣憤。易小冰就不一樣,她知道奶奶做那麼多,是為了她隨時去都有東西吃。要知道,那時候仍有家庭吃窩頭,雞蛋粉條是好飯,她在家都吃不這麼好。
作為回報,易小冰便把從媽媽那裏學來的編發手藝現學現賣,雖然樣式難看,但奶奶毫不在意。
有時候爺爺會讓易小冰帶爸媽來家吃飯,一邊嚐試調解家庭矛盾。二老忙裏忙外,父母卻靜坐床沿腳不沾地,隻有易小冰幫忙跑來跑去。劈劈啪啪掰碎粉條的聲音,聽起來就像心摔碎在地上。奶奶望著爸媽吃飯的表情,像白瞎了那麼好的飯。
矛盾不可調和,二老也為此吵嘴。爺爺抱怨:看你找的一門好親事。奶奶則辯解:早就告訴你做好心理準備,我們為的是易小冰這一代。爺爺就歎氣:娃兒是不錯,就是個女娃啊,又能怎樣呢。奶奶也麵色沉重,寬慰爺爺:但是風水先生說過,這孩子有靈氣,有靈氣便有福音,還是好生撫養。
後來,家裏不做飯次數越來越多,碗筷越來越少,爸爸方便麵都舍不得買,就去爺爺家蹭吃蹭喝,睡覺則蝸居在窄小陰冷的小屋。再後來,易小冰基本吃住都在爺爺家。爺爺看著易小冰,是又高興又難過。
易小冰也不怎麼去找小胖丫頭了,因為她媽媽總想通過她知道些易小冰的家裏事,盡管這和她沒什麼關係。
說實話,媽媽做飯確實比奶奶更好,但比起意猶未盡易小冰更喜歡充實飽滿的感覺。之後,媽媽做飯漸漸由三個人吃根本不夠,變成一個人吃剩一半了。
那時候媽媽苦悶無聊,問易小冰為什麼不多陪陪她,一天到晚就知道往爺爺家跑。難道爺爺家飯更香,睡更好?
易小冰暗想:媽媽若是得知自己把拮據的零花錢省下來,給老頭兒老太太買麵包和小零食會更加難過,肯定認為自己忘恩負義。但實際上,她從未給過零花錢,而她也不會得知,艱難困苦,能將她養大已屬不易。
易小冰還記得那天的情景:陽光熾熱,萬裏無雲,各家各戶早早分好路段,將麥子攤開曬在公路上。奶奶坐在樹蔭裏看護。當時她急切的掏出那塊精致的小麵包,遞到她手裏,她那奇怪的表情。
她始終不明白,奶奶為何笑的那麼開心,不過是一個麵包,一塊錢一個。也許換成媽媽,會責令她換十個饅頭,或者一盤素菜,或者三包泡麵。奶奶差點笑哭了,但她隻是摸摸她腦袋,誇她孝順。
奶奶將麵包分成兩半,自己吃一半,分易小冰一半。適時,陽光透過斑駁的枝葉照在她臉上,投下了交錯的光影。她的眼睛炯炯有神,半灰半白的頭發熠熠閃光。她笑起來,像是年輕了十歲。
但也隻是像而已。歲月無情碾壓,又有誰能躲過!哪怕曾是軍人的爺爺。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