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附錄(11)(3 / 3)

② 中貴人,帝王所寵愛的宦官,即太監。

③ 李廣(?一119年),西漢將領。

【譯文】 匈奴入侵上郡。漢武帝叫一個宦官跟著李廣隨軍練習與匈奴作戰的本領。這個宦官率領幾十名騎兵,與三個匈奴人遭遇,打了起來。匈奴人邊往回走邊射箭,射傷了宦官,射死了他率領的將近全部騎兵。宦官逃回李廣那裏。李廣說:“那一定是射雕的能手啊!”李廣立即率領一百名騎兵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那三個匈奴人沒有騎馬,步行數十裏。李廣追上後令騎兵向左右展開,他親自射那三個人,射死二人,活捉了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當把這個匈奴人綁上馬時,遠處來了幾千名匈奴騎兵,匈奴看見李廣的騎兵,以為是漢軍誘騙他們的疑兵,都很吃驚,立即占領一個山頭擺開了陣勢。李廣率領的騎兵都很恐惶,想迅速往回走。李廣說:“我們離開主力有幾十裏地,現在就這一百多人,往回走,匈奴追擊會把我們立刻全部消滅掉。現在我們留在這裏,匈奴就會誤認為我們是主力部隊派來引誘他們的,一定不敢攻擊我們。”李廣命令大家說:“前進!”前進到離匈奴隻有兩裏地,停了下來,下令說:“大家都下馬,並把馬鞍子卸下來!”大家說,“匈奴眾多且距離我們很近,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怎麼辦呀?”李廣說:“敵人以為我們要走,現把馬鞍卸下來,以表示不走了,使其更加相信我們是引誘他們的了。”這樣匈奴果真不敢攻擊了。匈奴有一個騎白馬的將官出來檢查他們的部隊,李廣帶領十多名騎兵實行奔襲,射死了這個將官,又回到自己部隊中,卸下馬鞍,命爭部隊把馬放開,躺臥休息,此時天近黃昏,敵人始終感到奇怪,一直不敢攻擊。半夜的時侯,匈奴以為有漢軍埋伏在附近,害怕夜間被消滅,於是把部隊撤走了。天亮時,李廣帶騎兵返回主力部隊。

新漢昆陽之戰

西漢末年,以王莽為首的腐朽勢力,逆曆史潮流而動,殘酷壓迫和剝削廣大勞動人民,使人民處於求生不得的絕境。因而,全國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王匡、王鳳、樊崇率領的綠林、赤眉起義軍,橫掃殘暈的封建統治勢力,使王莽反動政權搖搖欲墜。

公元二十三年,王莽困獸猶鬥,糾集四十二萬反動軍隊,於昆陽地區與起義軍進行戰略決戰。起義軍僅以一萬多人的兵力,內外夾擊,搗敵要害,一舉全殲莽軍主力。旋即兵分兩路乘勝直趨長安,終於徹底摧毀了反動的王莽政權。

在中國封建社會裏,隻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曆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社會要前進的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王莽這個遺臭萬年的曆史敗類,終於被農民武裝革命押上了曆史的斷頭台。

【原文】 更始元年春正月,漢兵與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賜,斬之,殺士卒二萬餘人。王莽①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引兵欲據宛②,劉演與戰於淯陽下,大破之,遂圍宛。

三月,王鳳③與太常偏將軍劉秀④等徇昆陽⑤,定陵⑥、郾⑦,皆下之。王莽聞嚴尤、陳茂敗,乃遣司空王邑馳傳,與司徒王尋發兵平定山東,征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巨毋霸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邑至洛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三萬人,號百萬;餘在道者,旌旗,輜重,千裏不絕。夏,五月,尋、邑南出潁川⑧,與嚴尤、陳茂合。

諸將見尋、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陽,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劉秀曰;“今兵穀既少,而外寇強大並力禦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既拔,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秀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裏,不見其後。”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秀複為圖畫成敗,諸將皆曰:“諾。”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與廷尉大將軍王常守昆陽,夜與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於外收兵。

時莽兵到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尋、邑縱兵圍昆陽,嚴尤說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邑曰:“吾昔圍翟義⑨,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當先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邪!”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鉦鼓之聲聞數十裏,或為地道、衝輣撞城;積弩亂發,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風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不以軍事為憂。嚴尤曰:“兵法:‘圍城為之闕’。宜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聽。

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餘,何財物之有!”乃悉發之。六月,己卯朔,秀與諸營俱進,自將步騎千餘為前鋒,去大軍四五裏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秀奔之,斬首數十級。諸將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複居前,請助將軍!”秀複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秀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