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於2010年8月23日大渝網.財經、價值中國網等70餘家網站轉發。

後記

金融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大。提高和增強對現代金融的認識,提高駕馭金融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經濟環境中,對國家、區域、企業和個人都非常重要。作者範琨博士從事金融經營與管理工作28年,積累了豐富的金融實踐經驗;他長期從事貨幣、資本、信貸、外彙、私募、風投、證券、期貨、保險、信托、經濟管理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領域的理論研究,積澱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形成了獨特的研究思路和理論風格。

中國內陸唯一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被寫入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據專家測算,重慶兩江新區的產業輻射將拉動成渝經濟區製造業年均增長率提高10個百分點,工業年均增長率提高5個百分點,將拉動雲南和貴州水電、礦產等能源產業年均增長率提高5個百分點。“兩江新區初度寫進國家五年規劃,肩負擴大內陸開放重任,必需在立異和跨越中走內陸開辟開放之路。”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翁傑明如是說。本書作者對此感受尤其深刻。如何將以往在金融實踐和金融理論研究中積累的一些深刻感受和體會,通過一個具有影響性的主題集中奉獻給廣大讀者,是作者出版此書的主要目的。

創設區域性金融中心是目前國內外比較關注和聚焦的研究領域,對於在目前和未來國際經濟金融舞台上具有話語權的國家和地區,具有戰略性的研究價值。兩江新區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問題研究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廣泛,且要有理論、有實踐。增強對如何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相關問題的認識,不僅對金融領域研究感興趣的個人如何較全麵把握現代金融競爭發展規律和特點有積極的幫助,而且對國內諸多大城市建設各類區域金融中心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是作者選題的主要考慮。書中圍繞兩江新區創設金融中心的模式甄別、風險規避機製、金融體製架構與金融監管、兩江新區金融中心建設原則與路徑這幾條主線,對區域金融中心指標考量、模式選擇、創設路徑、風險與監管相關的大量內容,一並進行了闡述。書中作者提出了完整、係統的原創性主張,當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希望能對讀者開啟區域金融中心創設的戰略性、開放性、創新性思維起到一些幫助。

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中,還得到了許多領導、專家、同事和朋友的鼓勵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姚俊

2011.3.23

其中:rMKT是深滬兩市綜合市場月收益率。rf為銀行同業拆借月加權利率。εi為標準正態分布。

(3)因素模型檢驗中個股事前貝塔值的估計。為區分特征模型及因素模型,有必要在規模及帳麵市值比交叉分組後,對每一個子組合根據個股事前風險貝塔值的大小進行細分。在選擇測量個股事前貝塔值的樣本長度時,由於本文中沒有發現月份效應的存在,所以不同於以往研究中均把樣本期前6個月的數據排除的做法,本文估計時包含了這段數據,另外由於本文每年重新構造兩次組合,事前貝塔值僅需預測6個月的事後貝塔值,再結合考慮到本文總共隻有10年的樣本空間,最終選定前24個月的相關數據進行回歸,而不是以往文獻采用前42到前7個月共36個月的數據進行估計。後文研究也現實這些數據得出的事前貝塔值很好的預測了事後貝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