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於優化知識
在各種不同的知識結構中,智謀型知識結構與其他類型知識結構相比,最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主體知識的具體內容上和對相鄰知識與邊緣知識的廣博精深程度上。智謀型知識結構的主體知識要求更加精深全麵,相鄰與邊緣知識要求更加淵博豐富。事實上,領導者所必備的智謀型知識結構,並非一個固定的模式,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框架,而是多層次的、發展的,呈現動態性、多樣性、整體性的結構體,每個人都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有目的地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求他們博學,並不是讓他們達到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境界,這其實也是根本無法達到,而是要根據整體性原則,首先學習、掌握工作中最為有用的知識,以求建立起一個雖不算最優卻相對最適用的知識結構。爾後,再將思維觸角向其他知識領域擴展,逐步達到博大精深,向最優過渡。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識結構,但是你要足智多謀,深謀遠慮,就要使自己的知識結構適應於本職謀劃的要求。比方說,你要想謀劃安邦治國大計,如果不熟悉曆史,不了解事件和多個戰略,你就想自己以後可以救“三軍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這隻能是空想。
提高智謀能力,究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諸葛亮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明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在軍事活動的領域內,指揮官職位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知識。如果職位較低,那麼需要的是一些涉及麵較窄而比較具體的知識。如果職位較高,那麼需要的是一些涉及麵較廣而比較概括的知識。”古今中外的智謀名家們無不以知識之淵博精深為要,建立起自己以專業知識為核心、以淵博的相鄰知識及豐富的邊緣知識為輔助的知識結構。可以認為,智謀的熱心者要提高智謀水平,就必須具有智謀型的知識結構。毛澤東堪稱一代智謀雄才,從他的知識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廣博的社會、自然、思維、心理等知識中,淵博的政治曆史知識、精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豐富的文學知識等,是其知識結構的主要框架,而在他淵博的曆史知識中,尤其對古代智謀的研究最為精深。可以說,毛澤東的知識結構是最具統禦和戰略特色的智謀型知識結構。事實上,當哪一級領導,應當有與哪一級相對應的知識結構;幹哪一行,應當有與哪一行所相對應的知識結構。一般說來,軍事領導不同於地方領導,黨的領導不同於行政領導,行政領導不同於企業領導,上級領導應優於下級領導,這是事物客觀規律所決定的。
1962年胡適先生留學日本時就提出:為文既要博大,又要精深。他把人的知識結構分為“廣博型”(像一塊厚厚的磚)和“精深型”(像一塊豎起的磚)。他主張,為學既要博大又要精深,像一個等腰三角形。高與寬應該成比例。20世紀70年代有人提出來說,一般的智謀人才的知識結構應該像“T”字形,一橫一豎的“T”,橫向代表寬度,縱向代表深度。現在看來,我覺得還不是非常準確,作為智謀人才的知識結構,應該像一個“米”字形,“米”字是一個十字,一個中心線,然後向四麵八方輻射,或者說還有一個比喻,還可以像一個“井”字形,中間這一塊就是基本知識,然後向八個方向延伸開來。這種比喻隻是說明智謀家應該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知識結構,這個知識結構是以基礎的社會科學知識、基礎的人文科學知識、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這三個方麵為核心的,外圍緊接著就是各類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各類的綜合性學科知識。對不同層次的智謀家,要求其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越是高層次的智謀家,越要求其具有綜合知識,越要求有寬正麵、大縱深的決策科學、領導科學、思維科學、戰略科學、創造科學等綜合知識。你謀劃的內容如果是治國安邦的宏圖大略,你就要研究、學習更多學問。如果你是某一個專業領域的領導者,就要求你把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