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1 / 2)

【計名探源】

上屋抽梯,有一個典故。後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琮,不喜歡長子劉琦。劉琦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親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處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劉琦講了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想謀害晉獻公的兩個兒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驪姬居心險惡,隻得逃亡國外。申生為人厚道,力盡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給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驪姬乘機用有毒的食品將太子送來的食品更換了。晉獻公哪裏知道,準備去吃,驪姬故意說道,這膳食從外麵送來,最好讓人先嚐嚐看。於是命侍從品嚐,侍從剛剛嚐了一點,便倒地而死。晉獻公大怒,大罵申生不孝,陰謀弑父奪位,決定要殺申生。申生聞訊,也不申辯,自刎身亡。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前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

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後路,也是為了打消諸葛亮的顧慮。

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之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這種誘敵之計,自有其高明之處。敵人一般不是那麼容易上當的,所以,你應該先給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給以方便。等敵人“上樓”,也就是進人已布好的“口袋”之後即可拆掉“梯子”,圍殲敵人。

安放梯子,很有學問。對性貪之敵,則以利誘之;對性驕之敵,則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對莽撞無謀之敵,則設下埋伏以使其中計。總之,要根據情況,巧妙地安放梯子,誘敵中計。

《孫子兵法》中最早出現“去梯”之說。《孫子·九地篇》:“帥興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這句話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隊伍置於有進無退之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同敵人決一死戰。

如果將上麵兩層意思結合起來運用,真是相當厲害的謀略。

【原書解語】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當也②。

【注譯】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假,借。句意是借給敵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乘機切斷他的後援和前應,最終陷他於死地。

②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震為雷,是既打雷,又閃電。又離為陰卦,震為陽卦,是陰陽相濟,剛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並用,寬嚴結合,故卦名為“噬嗑(shìhé)”,意為咀嚼。本卦六三《象辭》:“遇毒,位不當也。”本是說,搶吃臘肉中了毒(古人認為臘肉不新鮮,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為六三陰爻居於陽位,是位不當。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人受我之唆,猶如貪食搶吃,隻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死地。

【用計例說】

韓信誘敵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