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名探源】
假癡不癲,重點在一個“假”字。這裏的“假”,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癡癡呆呆,而內心卻特別清醒。此計作為政治謀略和軍事謀略,都算高招。
用於政治謀略,就是韜晦之術,在形勢不利於自己時,表麵上裝瘋賣傻,給人以碌碌無為的印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政治抱負,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暗裏卻等待時機,實現自己的抱負。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段故事,就是個典型的例證。劉備早已有奪取天下的抱負,隻是當時力量太弱,根本無法與曹操抗衡,而且還處在曹操控製之下,所以每日隻是飲酒種菜,裝著不問世事。一日曹操請他喝酒,席上曹操問劉備誰是天下英雄,劉備列了幾個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說道:“天下的英雄,隻有我和你兩個人!”一句話嚇得劉備驚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負,手中的筷子不由掉在地下。幸好此時一陣炸雷,劉備急忙遮掩,說自己被雷聲嚇掉了筷子。曹操見狀,大笑不止,認為劉備連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對劉備放鬆了警惕。後來劉備擺脫了曹操的控製,終於在中國曆史上成就了一番事業。
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雖然自己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但故意不露鋒芒,顯得軟弱可欺,用以麻痹敵人,驕縱敵人,然後伺機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秦朝末年,匈奴內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借機向匈奴勒索。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裏馬。匈奴的將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匈奴單於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匈奴的將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眾將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裏。這正是冒頓單於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後,東胡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於匈奴的領土。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匈奴眾將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杳無人煙之地,恐怕隻得答應割讓了。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荒原雖然杳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隨便讓人?”於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匈奴將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爭先,銳不可擋。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癡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裏是匈奴的對手。戰爭的結果是東胡被滅,一味逞強的東胡王也被殺於亂軍之中。
【原書解語】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①。靜不露機,雲雷屯也②。
【注譯】
①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寧可假裝著無知而不行動,不可以假裝假知而去輕舉妄動。
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語出《易經·屯卦》。屯,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坎上),震為雷,坎為雨。此卦象為雷雨並作,環境險惡,為事困難。“屯,難也。”《屯卦》的《彖辭》又說:“雲雷,屯。”坎為雨,又為雲,震為雷。這是說,雲行於上,雷動於下,雲在上有壓抑雷之象征,這是屯卦之卦象。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隻得假癡不癲,積蓄力量,以期後發製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奇不意而獲勝。
【用計例說】
老司馬裝病伺機奪權
愚遭爽輕敵失勢喪命
三國時期,魏國的魏明帝去世,繼位的曹芳年僅八歲,朝政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執掌。曹爽是宗親貴胄,飛揚跋扈,怎能讓異姓的司馬氏分享權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