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登陸諾曼底(1)(2 / 3)

馬歇爾將軍要前往英國指揮作戰的報道不斷見諸報端,使我深感不安,我非常希望這些報道是憑空杜撰……

我深信,倘若調馬歇爾將軍充任他職,將是一件根本性的、非常嚴重的軍事方略的失誤。

這些意見都沒有動搖羅斯福要任命馬歇爾的決心,他給潘興去信說明他的打算,他設法說服其他將領們。與此同時,馬歇爾也作好就任盟軍統帥的準備,甚至連在參謀長辦公室的辦公桌都準備運往倫敦了。他的夫人已經悄悄地把家俱從邁爾堡的參謀長公館內搬到了弗吉尼亞。

11月初,丘吉爾來電,要英國人在地中海地區行動的指揮權。丘吉爾在打給英國駐華盛頓的軍事代表迪爾元帥的電報中說:

我是絕對不能同意由一名美國總司令同時指揮“霸王”戰役和地中海戰役的建議,這種安排不符合偉大盟國之間必須保持平等地位的原則。

丘吉爾的問題,使羅斯福棘手,也使他任命馬歇爾的決心發生了動搖,直到德黑蘭會議期間也沒有定下來。

12月2日,羅斯福與丘吉爾等人從德黑蘭重返開羅,繼續開會磋商。在這期間,羅斯福對許多問題進行了反反複複的考慮,表麵上,雖然隻有一次提到“霸王”行動由誰指揮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花費他的心思最多。

羅斯福考慮到,如任命馬歇爾出任盟軍最高統帥,則他這個“最高統帥”隻能管“霸王”戰役,而管不了南歐及地中海戰場。而原來的打算是讓馬歇爾擁有指揮歐洲戰場全部盟軍(蘇聯紅軍除外)的全權,而且這個消息已經透露出去了。現在跳出個丘吉爾,中間打橫,剝奪了盟軍統帥的一部分權力,在此種情況下,再任命馬歇爾,國內輿論中的“明升暗降”又會大行其道,就是潘興將軍那也交待不過去。

再想到馬歇爾如去歐洲上任,國內的參謀長得讓艾森豪威爾代理。艾森豪威爾在地中海仗打得是不錯,畢竟還經驗不足,回國內就要和那些無空不鑽、老奸巨滑的政客和議員打交道,他肯定處理得不如馬歇爾好。再有,代理參謀長不僅要注視歐洲戰事的進展,也要研究太平洋戰場的情況,艾森豪威爾對太平洋戰場了解不多,他能提出正確的方法嗎?那個高傲不馴的麥克阿瑟不會找他的茬嗎?此時,總統開始意識到,他似乎離不開馬歇爾。從戰爭開始爆發以來,馬歇爾全身心地投入到戰略決策的製定以及具體計劃的實施之中。假如沒有馬歇爾對國會和各個委員會施加他那不可思議的影響,華盛頓這一攤子將變得不可收拾。假如沒有馬歇爾這樣冷靜、沉著、堅定不移的中流砥柱坐鎮華盛頓,一旦出現突如其來的軍事危機,整個戰爭局麵就難以預料了。所以不能讓他走。

但轉念間,羅斯福又想到馬歇爾為國家、為世界作出了這樣大的貢獻,自己毫無所圖,授勳不要,元帥不當,其最大的心願就是想親自指揮自己一手組織製定的這場世紀之戰,以使自己的軍事生涯功德圓滿、無所缺憾。作為總統,不能剝奪馬歇爾攀上事業頂峰,使其名垂史冊的最後機會。

思來想去,羅斯福隻得出奇招冒把險了。後人評論道:

“在美國的軍事政治曆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總統敢作這樣的冒險。這絕好地顯示了羅斯福政客和總統集於一身的高超手腕。”

羅斯福的這一招是請馬歇爾到自己的住處,“最後確定”最高統帥的人選。

1943年12月5日午飯前後。

在埃及首都開羅米納飯店。

“(羅斯福先生)兜了好半天圈子,”馬歇爾回憶道,“然後才問我究竟願意怎麼辦。顯然這事是讓我來決定了。”

馬歇爾說:“希望總統依照最符合國家利益、最合他心意的方式處理這件事,千萬不要把我個人的願望考慮在內。不管總統讓我做什麼,我都會高高興興去做。”馬歇爾沒為自己的要求開口說一個字。

結果,羅斯福鬆了一口氣,說:“唉,要是你不在華盛頓,我連覺都睡不安穩。”

馬歇爾不像其他人,戰後他謝絕了重金邀其寫回憶錄的種種請求,他當時的心情隻能從當時人們看到的行動去判斷了。

一個人實現畢生抱負的希望一旦成為泡影,他將作何反應?馬歇爾默默地忍受了。

1943年12月7日上午,他擬好給斯大林的電報,拿給總統簽字後發走。電文如下:已決定立即委任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霸王行動”。

電報發出後,馬歇爾取回底稿,用鉛筆在上麵給新任盟軍最高統帥寫了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