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一、中國早期新聞事業

從已可確認的邸報算起,中國古代報刊的曆史已在1100年以上。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它是不是等同於中國古代的報刊?有人認為,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就是指中國古代的報刊;也有人認為,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是指中國近代報刊出現之前的中國古代報刊。可以說,這兩種理解都有其不足之處。首先,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並不等同於中國古代的報刊。早在1815年,中國近代報刊就已經出現,盡管出現在“古代”這一曆史時期,但它們並不能包含在“中國古代的報刊”這個範圍內。其次,並不是隻有近代報刊出現之前的中國古代報刊才可以稱為古代報刊。近代報刊出現後,古代報刊並沒有立即消失,它們與近代報刊共存,而這些報刊也應該包含在“中國古代的報刊”範圍之內。前一種理解把出現在古代的近代新聞事業也包羅在中國古代報刊之列,而後一種理解把與近代報刊共存的古代報刊排斥在中國古代報刊之外。因為古代報刊與近代報刊有將近一個世紀的共存時間,所以造成了概念的混亂。那麼,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究竟是什麼呢?應該說,中國早期的新聞事業是在中國古代出現的除近代報刊之外的報刊。它主要包括三種報刊,即合法的官方報紙——邸報、非法的非官方的報紙——小報以及合法的非官方報紙——京報。

二、中國古代報紙起源的幾種說法

報紙是一種以報道新聞揭載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出版物。嚴格地說,我們上麵提到的邸報、小報和京報並不能稱為完全意義上的報紙。完全意義上的報紙,是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報紙也是一樣,並不是突然出現、馬上成熟的,而是經曆了一定的過程逐步孕育發展起來的。在中國,這一過程十分悠久而漫長。中國早期的報刊與現代報紙相比,盡管還比較原始,不夠完善,但它已經有了報紙的雛形,反映了中國報紙發展的曆史軌跡,是中國新聞事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中國古代報紙的起源,影響最大的有以下三種說法:一種是周朝說。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外國人。如日本新聞學者後藤武男在《新聞紙研究》一書中說:原始新聞紙的發行,中國比羅馬還早,就是比著西曆紀元前60年頃羅馬所發行的兩紙還早。較此早900餘年前的同時,已經有“京報”這種新聞紙有刊行。這裏說的較公元前60年還早900餘年的所謂京報,確定的時間是公元前10世紀左右,即周朝。在燕京大學任教多年的美國新聞學者白瑞華教授也持相近的看法。他把一種據說在周朝就已經出現的報紙稱為“公報”,並且把它誕生的年份定為公元前620年,即周襄王三十二年。中國人持這種觀點的,以宋代的王安石為最早。他曾經把孔子編輯的《春秋》,稱為“斷爛朝報”,似乎東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報紙。以上說法,多係揣測之辭,沒有足夠的史實根據。所謂周朝已有的“京報”、“公報”,不見於先秦的任何典籍,不知所據為何。至於王安石把《春秋》稱為“斷爛朝報”,也並不是說《春秋》就是報紙。王安石隻是將《春秋》中的某些文句與後世的“朝報”作了一個簡單的類比。由此可見,周朝就有報紙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一種是漢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