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國日漸衰落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在戰爭中所向披靡的英國,卻已如明日黃花一般,再也看不到昔日的風光了。
眾所周知,英國海軍在18世紀前後曾是世界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一戰爆發前,英國在世界許多地區有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二戰結束後,英國雖然日漸微弱,卻有仍具有相當實力,“馬島海戰”的勝利就可以充分證明。但是,隨著冷戰的結束,英國還是慢慢走上了下坡路。
目前,英國海軍雖有2艘老式航母——“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然而,排水量隻有20000噸左右,每艘僅能運載22架作戰飛機,航程隻有8000公裏,難以像核動力航母那樣長年累月進行海上活動。隨著垂直起降戰鬥機“海鷂”的退役,2艘航母開始麵臨缺乏先進戰鬥機進行海空作戰的問題。
如今,英國海軍中最有威懾力的是核潛艇。與擁有空中發射核裝備的美國相比,英國核武器完全依賴核潛艇發射。英國目前擁有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每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裝備16枚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三叉戟”D5潛射彈道導彈,可攜帶8個核彈頭。除此之外,英國還擁有“快速”級和“特拉法爾加”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共9艘。然而,作為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噪音達100多分貝,容易被他國先進反潛係統發現。2015年前後,“特拉法爾加”級早期核潛艇也將退役。
英國戰艦困境重重,是由多方麵原因造成的。英國工黨政府在1997年上台後,開始擬定新世紀軍事戰略。根據新的戰略調整計劃,三軍未來發展趨勢是走“精兵”之路:削減數量,提高質量,增強整體作戰實力。其中,要求海軍縮減規模,部署新型高技術武器裝備。2004年,英國政府下令提前退役一些戰艦,使原有的44艘戰艦銳減到了25艘。另外,在二戰以後,英國海軍重要武器裝備主要依靠盟國美國提供,包括核潛艇和海用導彈等。然而,一旦兩國在某些方麵發生分歧,很容易影響英國海軍新型武器裝備的部署。其中,英國海軍在新型核潛艇配備巡航導彈的問題上就與美方協商了好長時間,從而影響了核潛艇的建造進度。
3.俄羅斯不瘟不火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前蘇聯開始發展海岸防禦力量:短程飛機和潛艇,以及它們的水麵支援部隊。當時,前蘇聯和美國海軍都極力弄清有關對方潛艇建造的活動,結果使雙方都想方設法地超越對方。美國1.87萬噸的“俄亥俄”級相當於前蘇聯的1.13萬噸的“D”級。為了與美國的“俄亥俄”級潛艇抗衡,前蘇聯人開始建造一種大約為2.5萬噸排水噸位的新型“台風”級潛艇。每一艘“台風”級潛艇有20個戰略彈道導彈發射管。目前,俄羅斯共有潛艇約98艘,其中戰術潛艇72艘、戰略潛艇26艘,共412枚戰略導彈裝備在這些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中。1998年1月1日,在削減戰略武器會議第一號公告中,俄宣布總共部署了648枚潛射彈道導彈。
俄羅斯有主要水麵作戰艦艇44艘,包括航空母艦1艘,為“庫茲涅佐夫”號垂直/短距起降飛機航空母艦;巡洋艦17艘,其中核動力導彈巡洋艦2艘、導彈巡洋艦15艘,驅逐艦13艘,護衛艦13艘。此外,它還包括小型護衛艦42艘,導彈艇55艘,魚雷艇15艘,巡邏艇12艘,支援艦船和其他艦船480艘。商船隊有遠洋船2800艘。海軍航空兵有各型作戰飛機329架,武裝直升機387架。編成艦隊航空兵4支,每支編成航空兵師,每師2—3個團,各團設有司令部分隊和2個航空兵中隊,每中隊有9—10架戰鬥機。同時,偵察機、反潛作戰飛機、運輸/通用飛機編為獨立團或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