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美軍登陸硫黃島後,美日硫黃島攻防戰正式在此展開。硫黃島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和美軍為爭奪硫黃島進行的一次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黃島的日軍,隻有1083人生還。美軍則傷亡約2.6萬人。
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有一座巨型雕像,五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正奮力插起一麵美國國旗。這座雕像是根據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攝的一張二戰著名照片塑成的,而這張照片表現的是太平洋戰爭中發生在硫黃島上的血戰。
1944年2月,當美軍占領馬紹爾群島後,日軍加強了硫黃島的軍事力量,在硫黃島上的軍事力量達到5000人,13門火炮,200挺輕重機槍,4552支步槍,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口徑雙聯高射機槍,此外防禦工事還有120毫米口徑的火炮。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成為防止美軍空襲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當時日軍已經喪失了製海和製空權。
1944年6月,日軍在硫黃島上還駐有80架戰鬥機,但到了7月僅剩下4架,美國海軍到了硫黃島目視範圍內,一次全麵的轟炸,炸毀了硫黃島上所有的建築物和僅存的4架飛機。美軍尚未對喪失了海空支持的硫黃島展開攻擊,而日本則隻剩下地麵部隊能使用。大戰即將開始。
噬血硫黃島
1945年2月19日6時,美軍軍官特納率領的登陸編隊到達硫黃島海域,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指揮的航母編隊也到達硫黃島西北海域,此時,硫黃島出現了少有的晴朗天氣,天高雲淡,微風輕拂。
6時40分,美軍艦炮支援編隊的7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開始直接火力準備,航母編隊一邊擔負空中掩護任務,一邊出動艦載機參加對硫黃島的航空火力準備。這次火力準備時間雖短,但因為天氣晴朗,目標清晰可見,效果比較理想。
海軍陸戰隊3個師,以陸戰第四、第五師為第一梯隊,陸戰第三師為預備隊,在直接火力準備的同時,第一批登陸部隊8個營作好了登陸準備。
登陸灘頭在硫黃島的東海灘,從折缽山山腳下沿海岸向東北延伸,總長3150米,從南到北依次每450米劃分為一個登陸灘頭,代號分別是綠1、紅1、紅2、黃1、黃2、藍1、藍2。陸戰第五師在南端的3個灘頭登陸,穿越島的最狹窄部,孤立或攻占島南的折缽山,陸戰第四師則在北麵的4個灘頭登陸,攻擊一號機場。
9時整,部隊準時開始登陸,一開始非常順利,日軍的抵抗十分微弱,隨著登陸部隊的推進,美軍遭到了日軍的頑抗。
日落時,美軍已有6個步兵團、6個炮兵營和2個坦克營共約3萬人上岸,占領了寬約3600米,縱深從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陸場,全天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總數約占登陸總人數的8%。就第一天的戰況而言,還不算太糟糕,但隨後的戰鬥將更為慘烈。
2月20日,從淩晨開始,美軍艦炮就根據登陸部隊的要求進行火力準備。8時30分,美軍登陸部隊發起了進攻,陸戰第四師在艦炮和坦克的支援下,攻占了一號機場,並切斷了島南日軍與島北日軍之間的聯係。
2月21日,島上的激戰仍在繼續,進展十分有限。海灘勤務大隊經過不懈的努力,解決了灘頭的混亂局麵,天氣卻愈加惡劣,海上風大浪高,嚴重影響了補給品的卸載。由於島上的部隊傷亡較大,作為預備隊的陸戰第三師第二十一團奉命上島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