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韓國戰爭史》有關史料(摘錄)
(十月十四日)四時三十分,軍團所屬十六個炮兵營同時開炮……頓時,炮聲震天動地,硝煙彌漫五聖山,進攻終於開始。
此次戰鬥,敵人頑抗程度前無先例,被打死炸死兩百五十二人,被俘一人。而第三營在進攻中因機動空間狹窄,兵力過密,死傷一百四十一人,其中軍官四人,可見戰鬥何等激烈。
黃昏後,十九時五十分……敵一個加強營從三麵包圍V高地,發起攻擊。在照明支援下,雙方展開陣前搏鬥。敵人不顧重大傷亡,以他們慣用的正麵進攻和迂回相結合的戰術,在V高地正麵實施波狀攻擊,另一部穿插到A高地展開白刃格鬥。到二十時四十五分,我第一連陣地終於丟失,在A高地展開血戰,戰況逐漸惡化……
(十月十五日)敵人的機動如同昨天的反擊一樣,攻擊方向和攻擊手法沒有變化。因此,炮兵以齊射火力加以攔阻,並集中一切火力打擊敵人……十九時五十分,狂濤般的敵群達兩個營,其一部從V高地迂回穿插到A高地西斜麵……在A高地再度展開手榴彈投擲戰。經一個多小時肉搏,我軍傷亡增多,敵人又從側麵增加壓力。因此,團長決定撤回部隊……
午夜過後,時值一時,我不顧雨夜黑暗,發起第三次進攻……由於天翻地覆般的炮擊和白刃格鬥,每當高地易手時,不過一平方公裏的棱線被鮮血染紅。
(十月十六日)敵人丟失狙擊棱線①後並不甘心,又發起第三次反擊,五聖山再度被戰火燃燒。中共軍的這次進攻異乎尋常,別有特點。他們的慣用戰法是,以兵力為主火力為輔打夜戰。然而,這次進攻竟改變了常規:第一,由夜間改為晝間戰鬥;第二,炮兵火力之猛烈,是沒有先例的;第三,出現了坑道戰。
交戰三個小時,敵人留下二百二十九具屍體,於二十三時三十分,隨著一發白色信號彈升空,撤出戰鬥。
(十月十七日)敵人吃了多次苦頭,仍不罷休,又發起第五次反擊。四時,向我兩個營陣地傾瀉一二二毫米等各種炮彈兩千多發。四時二十分,敵以一個加強營兵力發起攻擊。從敵人這次進攻樣式看,好像從地下冒出來似的。因為敵人剛撤走不過兩小時又出現在陣前,很可能如同俘虜供詞中所講的,是從坑道裏突然出現的。前夜敵四十五師預備隊第一三四團投入第一線,這次進攻很可能是坑道戰。
通過這次戰鬥證實了戰俘們供出的以下事實:敵兵在嚴厲的督戰下,不得不帶著滿身創傷投入戰鬥;黃昏時分從五聖山下來在坑道附近待機,然後發起夜間進攻。
(十月十八日)敵人似乎打得精疲力盡,今天隻有小股偵察隊活動,戰場一時平靜……
(十月十九日)昨天表麵上的平靜隻是暴風驟雨的前夕。昨夜,敵人換防,被重創的一三四團撤下去,第一三五團換上來,準備做新的進攻。狙擊棱線上空的烏雲即將化為一場腥風血雨了。
擊退敵人第一波攻擊後,部隊在A高地、岩石棱線加固工事。晝間沒有發生大的接觸。然而一到黃昏,敵人從十八時二十分開始炮擊,預告第二波攻擊開始。這次,敵人的火力準備有新的特點,除一二二口徑等各種常用火炮外,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向狙擊梭線和左鄰美第七師第三十一團陣地——五九八高地發射九千多發炮彈,炮擊持續至二十一時,滿山遍野硝煙滾滾……火力突擊後,中共軍第四十五師(崔建功)以第一三五團發起大反擊……
(十月二十日)戰況急轉直下。拂曉時,決定立即給第一營增加一個連,繼續攻擊A高地,同時全力防守主抵抗線。這時師長丁一權中將采取緊急措施,增派第十七團第一營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