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你不享受生活就是罪孽(1 / 3)

【印度】奧修

人出生就要成全生命,但這一切要取決於他自己。

他可能錯過生命,他不停地呼吸,不停地吃,一直在變老,一直在走向墳墓,但這不是生命,這是從搖籃到墳場的慢性死亡,一個七十年之久的逐漸死亡。

由於你周圍的成千上萬個人都在逐漸死亡。慢慢地死亡,所以你也模仿他們,小孩子從他周圍的人學習每件事情,於是我們被死氣沉沉的人所包圍。

因此首先我們必須懂得我所謂的“生命”的意思。生命不隻是應該變老,它必須成長。

這是兩件不同的事。衰老,任何動物都會衰老,成長卻是人類的特權,隻有很少一部分人取得這權利,成長意味著每前進一步都更深入到生命的規則,它意味著遠離死亡——不是走向死亡,你越是深入生命,你就越能領悟到你生命中的不朽——你在不斷地遠離死亡。當那一刻到來時,你會看到死亡不過是換衣服,或是換間房子,或是換個形式,沒有什麼死了,也沒有什麼會死。死亡是最偉大的幻影。

要了解成長,隻要觀察一下樹的成長,在樹生成的同時它的根也在不斷地深入,這裏有個平衡性,樹長得越高,它的根也將越深,你不可能發現一百五十尺高的樹隻有很小的根,它無法支撐一棵巨大的樹。在生命中,成長意味著你內在的深入,你生命的根在那裏。

就我而言,生命的首要原則就是靜心。其他任何事都是第二位的。孩童時代是最佳的時候。當你長大了,這意味著你正越來越接近死亡,也越來越難進入靜心狀態。靜心意味著進入你的不朽狀態,進入你的永恒狀態,進入你的神性狀態。

小孩是最合格的人,因為他還沒背上知識的包袱,沒有宗教的負擔,沒有教育的負擔,沒有各種各樣垃圾的負擔,他是天真的。但是,他的天真不幸地被譴責為無知。無知和天真有點類似但它們是不一樣的,無知也是一種不知道的狀態,正和天真一樣,但卻有很大的分歧,這點至今一直是被整個人類所忽視的。天真是沒有知識,但也並沒有對知識的欲望,它是完全的滿足、充實。

一個很小的小孩沒有野心,也沒有欲望,他是如此全神貫注在某一刻上——一隻飛翔的小鳥便完全地吸引了他的視線;一隻蝴蝶,它的絢麗的色彩便會令他萬分欣喜;天空的彩虹,他無法想象還有什麼比這彩虹更燦爛,更豐富;還有布滿星星的夜空,星星連著星星,天真是富有的,它是充實的,它是純潔的。無知是貧窮的,它是一個乞丐,它想要這個,它想要那個,它想要獲得知識,它想要受人尊敬,它想要獲得財富,它想要獲得權力。無知是在欲望的小道上行走。天真是一種沒有欲望的狀態。但是因為它們兩者都沒有知識,因此我們往往將兩者的本質混為一談,我們已經認為兩者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

生活的藝術的第一步將在無知與天真之間,劃出一條分界線,天真必須得到支持,必須受到保護,因為孩子擁有最偉大的寶藏,那是智者經過艱苦努力才發現的寶藏。智者們曾經說過,他們要再次成為孩子,他們要再度出生。

在印度,真正的婆羅門,真正的智者,將自己稱為第二次出生。為什麼要兩次出生呢?第一生發生了什麼呢?第二生需要的是什麼呢?在第二生中他將獲得什麼呢?在第二生中他將獲得所有在第一生中被社會、雙親、周圍的人所排擠的、所摧毀的東西。

每個孩子正被知識充塞著。他的單純必須設法被改變,因為單純在這個競爭的世界中對他毫無幫助,他的單純被這個世界看起來好像他是一個傻瓜;他的天真將在每一個可能之處被利用;懼怕社會,由於懼怕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我們盡力使每個孩子精明、狡猾、博學多識,使他處在有權階層,而不是處在受壓迫和無權階層。孩子一旦在這種錯誤方向下開始成長——那麼他會繼續接著這種方向成長,他的整個生命便走向那個方向。

無論何時當你懂得你已經錯過了生命時,回歸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天真。扔掉你的知識,忘記你的聖經、你的宗教、你的理論、你的哲學,再度出生,變得天真,這是在你手中的、淨化你頭腦中一切不為你所知的,所有借來的,所有來自傳統、文明的,所有其他的人,雙親,老師,大學給你的東西,將這些扔掉。再度變得單純,再度變成一個小孩。這個奇跡通過靜心便成為可能。

靜心就是一個獨特的外科手術的方法,它能摘除所有不是你的東西,拯救那隻屬於你的真實的存在;它能燃燒所有的東西,隻剩下你赤裸裸地站著,一個人在太陽下,在風中,這就好像你是降臨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他什麼也不知道,他必須去發現一切,必須成為一個探索者,必須走上朝聖的旅程。

第二個原則就是去朝聖。

生命必須是一種探尋,不是一種欲望,是一種探索,不是野心勃勃地成為這個,成為那個,成為一個國家總統或是國家總理,而是一種探尋,去發現“我是誰?”

這是非常奇怪的,人們不知道他們自己是誰,卻要盡力成為某個人,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卻已經有了要成為什麼的目標。

成為什麼是一種心靈的疾病。存在就是你。發現你的存在是生命的開始,於是,每一個時刻就是一個新的發現,每一時刻都帶來新的歡樂,一個新的難解之謎打開了它的門,一種嶄新的愛開始在你心中滋生,一個你以前從未感到過的新的慈悲,一種對美、對善的新的敏感度。你是那樣敏感,甚至連一片最小的草葉對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你的敏感使你對此很清楚,這一片小小的草葉就存在而言與最大的星球一樣的重要,沒有這片小小的草葉,那整個存在就比現在要少了,這片小小的草葉是獨一無二的,它是無法替代的,它有它自身的個體性。這種敏感將為你創造新的友情,與樹、與鳥、與動物、與山、與河、與海洋、與星星的友情,隨著愛的增長,友情的增長,生命變得越來越豐富了。

在聖弗蘭西斯的一生中,有一段美麗的插曲,在他快死的時候他總是騎著驢子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傳播他的經驗,他所有的門徒都聚集在一起聆聽他最後的遺言,一個人的最終遺言總是在他所有講話中有著最重要意義,其中包含著他整個一生的經驗,但是門徒們聽見的是什麼?他們簡直不能相信——聖弗蘭西斯沒有對門徒說話,他卻對驢子說話,他說“兄弟,我對你深感歉疚,你馱著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來不抱怨不發牢騷,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以前,我所想的就是得到你的寬恕,我沒能善待你。”這些就是聖弗蘭西斯的最後的遺言,極其敏感地對驢子說“驢子兄弟”,並請求獲得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