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太平軍在北伐的同時,又派兵西征。西征的戰略目的在於確保天京,奪取安慶、九江、武昌這三大軍事據點,控製長江中遊,發展在南中國的勢力。從1853年6月到1855年1月,西征軍連續作戰一年半,取得重大勝利。但後來遇到湘軍的頑抗,湖北和江西戰場形勢對太平軍極為不利。
在這種形勢下,石達開於1855年1月率軍開赴西征戰場,在江西湖口與湘軍激戰,勇挫湘軍,取得勝利,從而扭轉了西征戰局。
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等率太平軍2萬餘人溯江西上,開始西征。西征軍進展極為順利,6月10日占領長江北岸重鎮安慶,胡以晃隨即坐鎮於此,指揮西征戰事。賴漢英率檢點曾天養、指揮林啟容以下萬餘人進軍江西,6月24日進逼南昌城下,對該城實施圍攻。由於清軍防守嚴密,圍攻沒有成功。9月24日,太平軍撤南昌圍,9月29日攻克九江,林啟容率部分兵力駐守。以後,西征軍分為兩支,一支由胡以晃、曾天養率領,以安慶為基地,經略皖北,於1854年攻克皖北重鎮廬州(今合肥)。安徽廣大地區的攻取,為太平天國提供了主要的人力物力資源,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另一支由韋俊、石祥楨率領,自九江沿江西上,1853年10月克漢口、漢陽,不久,因兵力不足退守黃州。曾天養率部來援,在黃州大敗清軍,西征軍三克漢口、漢陽,並於1854年6月再克武昌。進入湖南的太平軍於4月再占嶽州,大敗湘軍。但在湘潭一戰中,太平軍傷亡很大。7月,湘軍攻陷嶽州。
8月,曾天養在城陵磯戰鬥中犧牲。10月,湘軍和湖北清軍反撲武漢,武昌、漢陽相繼失守。1855年1月,湘軍進逼九江。形勢對太平軍非常不利。為挫敷湘軍的進攻,主持西征軍務的翼王石達開由安慶進駐湖口,坐鎮指揮。
石達開到達湖口後,鑒於湘軍氣勢正盛,水師更占優勢,便決定扼守要點,伺機退敵。具體部署是:石達開坐鎮湖口,林啟容仍率部守九江,羅大綱率部守梅家洲。
湘軍首先集中力量攻九江。在死傷甚眾,始終未能攻入城內的情況下。曾國藩改變方針,企圖先取梅家洲,占領九江外圍要點。1月23日,湘軍向梅家洲發起進攻,太平軍憑借堅固工事,奮勇抗擊,斃敵數百人,擊退了湘軍的進攻。湘軍進攻九江和梅家洲均未得逞,曾國藩決定改攻湖口,企圖憑借優勢水師,先擊破鄱陽湖內太平軍水營,切斷外援,然後再攻九江。
1855年1月3日,當湘軍陸師尚未南渡時,李孟群、彭玉麟所率湘軍水師即已進抵湖口,分泊鄱陽湖口內外江麵。羅大綱鑒於湘軍水師占優勢,難以力勝,決定采用疲敵戰法。隨即,多次擊退湘軍水師的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