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清代浙東史學開山祖黃宗羲(1 / 2)

我國的史學中心,漢代在陝西一帶,司馬遷和班固兩位史學大師都是那一帶的人。後來史學中心逐漸移到了河南一帶,荀悅、司馬彪、袁宏、範曄都是那一帶的人。隋唐以後,著名史學家全國各地都有,總的趨勢則是南方人逐漸多了起來,如劉知幾是江蘇人,歐陽修、馬端臨是江西人,鄭樵、袁樞是福建人,胡三省是浙江人。到了明清時期,史學中心進一步南移,江、浙、贛、閩一帶出了許多全國第一流的史學家,其中尤其是浙江的錢塘江以東地區,還逐漸形成一個以精研史學為主的浙東學派。這個學派的開山祖師就是明末清初的黃宗羲。

黃宗羲字太衝,號南雷,又號黎洲,浙江餘姚人。他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10年)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黃尊素,在明熹宗天啟年間任禦史,是東林黨的名士,後被閹黨魏忠賢害死於獄中。父親臨被逮走時,囑咐黃宗羲拜當時著名學者劉宗周為師,又囑咐他說:“學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可讀《獻征錄》。”從此,黃宗義在老師的指導下刻苦攻讀史書,他既通讀了《獻征錄》,又通讀了明代的曆朝實錄和二十一史。其時他大約20歲。

明熹宗死後,明思宗(即崇禎皇帝)即位,處死了魏忠賢,罷斥了依附魏忠賢的閹黨官僚。黃宗羲得知消息後,孤身遠行萬裏到北京,親手用長錐猛刺迫害東林黨人的嗎黨官僚許顯純,又會同東林黨人的子弟多人,打死在牢獄中#死許多東林黨人的獄卒,為父親及其同誌報了仇。這種俠義行為,使得他年紀輕輕就已名聞天下了。

從北京回到南方後,黃宗羲先在紹興證人書院聽劉宗周講學,後到南京加入複社,與陳子龍、吳偉業、陳定生、冒辟疆、沈壽民等從事學術和政治活動。這時候,閹黨餘拿阮大铖在南京招搖撞騙,企圖東山再起。黃宗義和複社名士陳定生、吳應箕、顧杲等人貼出《留都昉亂揭》的布告,揭露阮大铖的陰謀,還把他痛打一頓後驅逐出南京城。

明朝政府被李白成農民起義軍推翻,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朝宗室福王朱由搭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小朝廷。閹黨重新得到了起用,阮大铖出任兵部尚書。他開始利用自己的權勢,迫害在《留都防亂揭》中具名的黃宗羲、顧杲、陳定生等人。黃宗羲在朋友的掩護下出走,回到餘姚老家。

不久,清兵南下,弘光朝滅亡。浙東各地湧現了許多抗清義軍。擁護魯王朱以海以“監國”的名義成立政府。黃宗羲也在家鄉組織青壯年成立了世忠營,沿著錢塘江布防。魯王任命黃宗羲為監察禦史兼兵部職方司主事。黃宗羲人太湖招募義勇,增強義軍兵力。江防被清兵擊潰後,魯正奔逃至舟山群島,黃宗羲先回到家鄉四明山結寨防守,後來趕到舟山追隨魯王,被任命為左副都禦史。為了躲避清軍鋒芒,魯王政權設 船上,到處飄流。黃宗羲一麵為抗清出謀畫策,一麵利用閑暇講學著述。魯王政權失敗後,黃宗羲一度到日本學師,未得結果而回,他隻好奉老母回鄉隱居。

清朝統治穩定以後,黃宗羲於康熙六年(1667年)開始到紹興、寧波兩地的證人書院講學。萬斯同等青年學子都去聽講,成了他的得意後生。黃宗羲在講學中竭力提倡新的學風,強調讀書必須窮,並兼讀史,以經術濟世,不為迂儒之學。後來他又到浙江海寧和江蘇蘇州講學,一邊講學,一邊著書。對於清政府,他抱定不合作主義,堅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秋,黃宗羲因病逝世,終年85歲。他著作繁富,其中史學著作及能反映他史學思想的有《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未完成從《明史案》、《宋史叢目補佚》、《行朝錄》等多種。

《明夷待訪錄》一卷,分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等21篇,集中體現了黃宗羲的政治思想和進步的曆史發展觀點。他認為君主原本是為天下興利除害而設明夷待訪錄黃宗羲

怎樣來挽救君主專製的弊端呢?黃宗羲提出了製訂能反映人民權利的天下之法,以及恢複宰相製度以相權來限製君權的主張,這實際上是要求實行法製和類似於君主立憲以責任內閣來限製君權的思想。

黃宗羲主張提高學校的政治地位,使之成為既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同時又是評議國家政治的評議機關,亦即是非不能由君主一人說了算,而必須“公是非於學校”,由學校中學識豐置的,“其人之勤勞必千萬倍於天下之人”,意思是君主原是人民的公仆,決不是高高在上壓迫人民的統治者。可是後世的君主卻變成了視天下為自己寞大產業的暴君,幹出了“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那樣不得人心的事情,變成了“天下之大害”,所以人民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乃是理所當然的事。這種觀點,充分體現了黃宗羲重視人民權利,反對君主專製製度的進步思想。

主持學校的名儒,可以是布衣中之學識淵博者,也可以是謝事的宰相,已仕未仕者俱可,但必須是操行清白、無幹於清議之人。黃宗羲的這種主張,實際上已把學校與資本主義的議會相等同,具有了近代議會製思想的萌芽。除此之外,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對田製、兵製、財計等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些都是他在深刻地鑽研了曆史上種種製度的利弊以後,才提出來的補救方法。因此,《明夷待訪錄》既體現了黃宗羲的政治思想,同時也體現了他曆史進化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