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品史悟人,成敗輪轉收益多(1)(2 / 3)

幾次談話下來,蕭何發現此人的確不簡單,就想著什麼時候有機會把他推薦給漢王。可不巧,因為形勢不明朗,劉邦手下的人不斷開溜,韓信覺著也沒什麼機會,也就偷偷溜走了。蕭何聽說韓信走了,心裏大叫不妙,便騎上馬月夜苦追,最終將他勸回。由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後來蕭何將韓信隆重地介紹給劉邦,將他拜為大將軍,官職顯赫,韓信得以轟轟烈烈一展平生抱負。

就這樣,韓信率領大軍,很快打開了局麵。短短數年,他打敗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搶占了大片土地,最終打敗項羽,奠定了漢朝四百年的基業。

韓信雖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用自己平生所學除掉了所有威脅劉邦稱帝的人。但是,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呂後和蕭何將他誘騙到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處死,並誅滅他三族。韓信死時不到四十歲。

韓信為何被殺,幾千年來大家進行過各種推測。老秦人認為,一方麵由於韓信軍事能力過於強大;另一方麵則由於他與劉邦的年齡差距過於巨大。韓信跟隨劉邦的日子並不長,但是他立下的功勞卻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軍事能力之強大,劉邦心裏是很有數的。這樣的人,為我所用,必立大功,可一旦搗亂,那就是大禍,他可能隨時攪亂天下,讓劉漢王朝雞犬不寧。況且,韓信與劉邦的年齡差距過大,劉邦擔心自己死了以後,老婆孩子降不住他,老劉家的天下就會很危險。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趁自己活著,就把韓信給收拾了。

從這方麵來說,倒是比較容易理解。畢竟,那麼一個有天賦、有能力的人,劉邦怎麼會放心得下呢?為了皇位,為了利益,親人殘殺的例子不在少數,更何況韓信與自己非親非故,誰知道他心裏在打什麼算盤?

打完兔子殺獵犬,射盡飛鳥折良弓嘛!從古至今都是這樣,韓信也沒躲過去。倒是張良,功成名就,告老還鄉,留下了一世英名。

第二節投降清朝又反清朝,如此糾結為哪般?

錢謙益是被八股文束縛思想的明代文人之一,他的性格和思想都十分複雜,他曾經投降於清朝,卻在後麵又反對清朝,他想表達出他在傳統道德中所體現出來的人生價值,卻事事與他的初衷相違背,他的身上,他的故事中,我們究竟能夠看到什麼?

中國曆史上總有這麼一小撮人,從為人主子的夏桀、唐明皇、宋徽宗之流到為人臣子的李斯、秦檜、嚴嵩之輩,以其人品與才華之不對等而令人唏噓不已,讓我們不禁想發自肺腑地問一句:“大哥,你是什麼星座的?人格太分裂了!”

錢謙益作為明末文壇領袖、政壇砥柱,竟也是反複無常的好手。其入東林又叛東林,立潞王又擁福王,降清又反清的一係列活動引來生前身後一片罵聲。事實上,作為熟讀史學、通覽佛學的文章大家,錢謙益的心理不可謂不曲折反複,他有理想也有野心,有尊嚴也有虛榮,從他身上,我們不僅能看到朝代的更迭,天下的動蕩,也能看到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欲望與掙紮,軟弱與膽怯。這不僅僅是一個古人的悲劇,還是一個文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朝代的悲劇。

錢謙益的一生經曆了多次大起大落,這嚴重影響了他的心性,曲折了他的理想,這與時代的動蕩脫不了關係。明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其前期奮起建國,中期勵精圖治,後期怠政腐敗,走的雖是曆朝曆代的老路,但仍令忠臣誌士扼腕長歎。

錢謙益正好出生在張居正逝世的那一年——1582年,也許這正是他本人和他所處時代的末路悲鳴。由於萬曆怠政,神宗後明朝名存實亡,黨派傾軋從未間斷,國本之爭愈演愈烈。黨派之爭以東林黨與其餘黨派(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為主角,以內鬥內訌為內容,以彈劾汙蔑中傷為手段,鬧得此起彼伏,不可開交。而錢謙益因其斐然文采,擁蹇者甚眾,遂成為東林黨領袖,卻也不幸成為反對派的眼中釘。待到熹宗主政,宦官幹政,東林黨人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排擠打擊,錢謙益首當其衝,隻得卷鋪蓋回家。崇禎上位後勵誌改革,然而明朝已是風雨飄搖,無可挽回了。崇禎大刀闊斧處置了魏忠賢等閹黨,使得朝中人數頓減,皇帝不得不公開招聘宰相首輔以維持國家工具的運轉。憑著聲望,首輔已是錢謙益囊中之物。誰料肥肉人人想咬,溫體仁和周延儒互相勾結,在皇帝麵前成日誹謗中傷,數落錢的不是,並翻出錢在浙江監考收受賄賂一事,引起了崇禎帝的猜忌,錢謙益被又一次削籍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