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來對王安石的改革雖然莫衷一是,但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王安石變法被取締不久,北宋的經濟狀況持續惡化,財政運轉不靈,司馬光向朝廷上書,請求恢複王安石變法的部分內容。不知道這算不算掄起巴掌扇自己一個耳光?
第六節朝中雙麵人,張居正鏟除異己
他是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推行一條鞭法,改善了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起用名將加強邊防,嚴肅朝廷內綱,可以算作是中國最優秀的內閣首輔之一。他輔佐萬曆皇帝,使垂垂危矣的明王朝的生命得以延續。但是在起用人才方麵,他卻任用親信,打擊異己,難道人在高位上真的都會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而殘害他人麼?
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又稱張江陵。他是明代的政治家、改革家,曆史上最優秀的內閣首輔之一。他輔佐萬曆皇帝進行了“萬曆新政”,將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並且萬曆時期是明王朝最為富庶的時代,他的曆史功績是非常卓越的。
張居正前後做了十年首輔,主持國家大政方針十年,他實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最為著名的就是他實行的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其實早在嘉靖十年,就有一個特別能幹的地方官在江西實行,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後來禦史姚仁忠知道後,便將這種好方法上疏給朝廷,希望可以大範圍實施。可是,嘉靖皇帝做著他的長生不老夢,整天拜佛求菩薩,根本沒有時間理會這些事情。就這樣,這件事情被耽擱下來了。海瑞在應天府任官時,也實行過一條鞭法,取得了相當好的成效,沒有荒蕪的農田,沒有逃竄的農民,也沒有拖欠不償還的錢糧。可見其效果不是一般!
可是,一條鞭法觸動了官紳階級的利益,他們想方設法想要阻止,並利用手中的職權進行打壓,一些實行一條鞭法的官員被關進了監獄,一時間人心惶惶,官員人人自危。幸虧張居正及時派人前往實地調查,發現這是一項很好的措施。張居正認為一條鞭法不僅不應該反對,而且可以不分南北,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廣。
一條鞭法的施行,改變了當時非常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製度,也減輕了農民許多不合理的賦役負擔,限製了各種苛捐雜稅,在一定程度上製止了官員的舞弊行為,使農民能夠安心地從事農業生產。也許這個政策在今天看來有很多弊病,但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人才能夠想到的。
一條鞭法施行沒幾年後,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明顯好轉。國庫裏的銀子越來越多,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他們轉而支持張居正施行的這些措施。一條鞭法的實施,順應了曆史的發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使明王朝的生命延長了幾十年。
張居正也並非賢人一個,他雖然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明朝的官員工資是很低的,可是張首輔卻是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你說他清廉,估計沒幾個人會相信。所以,大家會猜測,改革雖然使國家財政好轉,但是張首輔估計也沒少往自己腰包裏裝。雖說張居正做了那麼多大事好事,拿幾個錢不是什麼大事,可你畢竟是首輔,代表的是朝廷的形象。況且,那不叫拿,專業術語稱之為貪汙腐敗,這不是給朝廷臉上抹黑嗎?聽說此事後,萬曆大發雷霆,張老師的確不夠意思,平時看著那麼正義的一個人,對其他人很是嚴格,為了節省,他甚至將萬曆的課程從晚上改到了白天,隻是為了節省一支蠟燭。可現在,唉!
張居正手中握有大權,難免不會有頭昏腦漲的時候,做些不應該的事情。張居正掌權後,就派人給自己製作了一頂專人乘坐的32人抬的轎子,豪華程度更是難以想象,他還乘坐這頂轎子回過一趟荊州老家。最讓後人詬病的則是,他在首輔任上,他的父親去世,無論如何他是應該回去守孝的。可是,他卻給皇帝上書,說自己有急事走不開,請求不回去。當時改革進行到了關鍵階段,也許他確實離不開,可終究落了一個不孝的名聲。
中國曆史上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張居正得勢後,他那個家族的人利用張居正這層關係做了不少壞事。搶占別人家的地產,過著奢侈腐朽的生活,等等。雖說這事不是張先生一手操作的,但是那也是他的失察行為。後來張居正死後,朝廷清算的時候,這些賬全部記在了他身上。
張居正改革的過程中,遭到了各種各樣的反對,張居正對他們采取了極端方法。他一方麵任用自己的親信,用人唯親;另一方麵,打擊異己,排除反對自己的力量。張先生待人不善,獨斷專行,表裏不一,這也是他死後,很多人都想來踩他一腳的原因。
皇帝終究戰勝了張居正,在他死後,將大權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中。還迫不及待地對張居正實行清算,將他的家人殺的殺,流放的流放,據說光是餓死的就不少,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竟然差點將張居正從地下刨出來鞭屍。這件事讓很多人很有意見,張居正好歹曾是皇帝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況且人家為大明王朝確實做了很多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在人死了,你卻這樣,有點小人之心了,你這皇帝當得有些沒水準了。一代能相落得如此下場,實在叫人惋惜。人亡而政息,曾經跟隨他的那班同事,有的被貶職,有的被殺頭,沒幾個有好下場的。幾十年內,朝中再也沒有人提這件事了。最後,他的變法內容被全部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