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寶寶少生病,媽媽少擔心(3 / 3)

八 解除嬰兒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指腸子運動緩慢,水分吸收過多,導致大便幹燥堅硬,次數減少,排出困難。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秘,嬰兒便秘時,主要表現為每次排便時啼哭不休,甚至發生肛裂。肛裂的發生使嬰兒對大便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可引起腹脹、食欲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症狀。

因此,嬰兒便秘應及時解除。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所以,對嬰兒便秘,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

1.食物療法

對嬰兒便秘首先要尋找原因,若係母乳喂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對於這種便秘,隻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狀隨即緩解。

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等,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複,對通便很有幫助。

2.訓練排便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為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藥物處理

嬰兒便秘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采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腸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家長應用手將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裏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頭塞入小兒肛門內,同樣具有通便作用。

九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新生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尤其是出生一周以後的早產兒,俗稱“白口糊”,中醫叫“雪口症”,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屬於真菌的一種,也稱黴菌。一般認為是由於新生兒免疫機能低下,如虛弱、營養不良、腹瀉、或因感染而長期應用各種抗生素或激素如強的鬆等所造成的。

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裏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簽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十 怎樣預防和治療鵝口瘡

剛做母親的產婦,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媽咪喂奶前應該洗手並用溫水擦幹淨自己的奶頭,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幹淨;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當發現寶寶的口腔裏長出白色絮狀物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製黴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局部,每天3次即可,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以免衝掉口腔中的藥物。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到醫生處谘詢。

十一 不要捏著孩子的鼻子灌藥

很多家長都有體會,給孩子吃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為了能讓寶寶早一天好起來,於是,有的父母就狠下心來,捏著孩子的鼻子,迫使他們張開嘴巴,往裏硬灌,結果呢,弄得孩子大哭大叫。

其實,這種服藥方法很不好,藥物即使給灌進去了,還有可能隨著孩子的哭叫而被吐出來;要是灌得不好,藥物會嗆進氣管和支氣管,甚至會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寶寶不願服藥,媽媽就不要直接給他們吃藥丸、藥片,可以將藥研成粉末,加水和糖調成稀汁,哄著孩子服下。

十二 打疫苗不要貪多求全

醫學專家們提醒:疫苗中的防腐劑——硫柳汞,對嬰兒的神經發育具有毒性,因此注射疫苗時,不要“貪多求全”。

硫柳汞為抗微生物劑,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硫柳汞一直被用於防止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汙染疫苗。小劑量的硫柳汞可引起過敏反應,大劑量硫柳汞則可引起神經和腎髒毒性,導致嬰兒神經發育遲緩。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接種疫苗是預防許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疫苗中硫柳汞的副作用與疾病的危害相比,仍是極其輕微的,因此,為了避免造成現行免疫接種係統出現混亂的局麵,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繼續使用現有疫苗,同時希望各國加緊研製無防腐劑疫苗和聯合疫苗,盡可能減少兒童汞接觸量,確保兒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