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無中生有的“三氣周瑜”(1 / 2)

提起周瑜,人們很容易想到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不過曆史上的諸葛亮和周瑜幾乎就沒有過直接的來往,更談不上什麼“三殺”、“三氣”了。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連叫數聲,含恨而亡,臨死之時還在怨恨老天不公。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熟悉這個場麵。

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周郎,為何如此感歎?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偏狹,嫉賢妒能。在赤壁之戰中,看到諸葛亮的智謀勝過自己,就不顧大敵當前、孫劉兩家必須聯合拒曹的大局,屢次設計謀害諸葛亮,或是想讓諸葛亮去斷曹操的糧道,以便借曹操之手殺人;或是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以便找個延誤軍令的借口,明正言順地除掉諸葛亮;甚至於脆派丁奉、徐盛二將去南屏山,讓他們見到諸葛亮就殺。無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些伎倆都被諸葛亮一一挫敗,使周瑜惱怒萬分。

不過,這隻是小說家言,曆史上的周瑜,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三國誌·周瑜傳》記載,周瑜“性度恢廓”,是一個襟懷寬廣、大度容人的人,在東吳集團內是很得人望的。

《演義》之所以杜撰周瑜三番五次借題目殺諸葛亮的情節,無非是通過周瑜的企圖一一落空,來反襯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智高一籌。同時,把周瑜寫成氣量狹窄的人,也便於為後來諸葛亮三氣周瑜做一個必要的鋪墊。《演義》的主導思想是奉蜀漢為正統,核心是“尊劉”。劉備得諸葛亮如魚得水,小說當然要把諸葛亮寫得越高明越好。為了突出諸葛亮的高明,當然也就隻好委屈一下周瑜了。

《演義》寫道,赤壁大戰中,周瑜費盡心機才籌劃好火攻曹軍的策略,並調動千軍萬馬,耗糧費餉,好容易才打敗曹操。在爭奪南郡的戰鬥中,周瑜本人還中了毒箭,卻讓諸葛亮在背後鑽了空子,使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被諸葛亮輕易奪走。當周瑜擊敗曹仁,來到南郡城下,正要進城,卻見城上旌旗滿布,原來諸葛亮已派趙雲乘機奪了南郡。周瑜正準備攻城,又接到報告,說諸葛亮還利用獲得的曹軍兵符,派張飛襲取了荊州,關羽襲取了襄陽。正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周瑜聞訊,大叫一聲,箭傷迸裂,昏死過去,半晌方甦,這便是一氣周瑜。

從曆史來看,是孫、劉聯軍在赤壁、烏林一帶共同大敗曹軍。《資治通鑒》記載,劉備、周瑜兩軍水陸並進,一直把曹操趕到南部,並非是東吳軍隊在前麵衝鋒陷陣,劉備的軍隊在後麵摘桃子。戰後,雙方都奪得了荊州的一部分土地,南郡也沒有被趙雲襲取。《三國誌·周瑜傳》記載,周瑜打敗曹仁以後,被孫權封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南郡治所江陵,以附近下雋、漢昌、劉陽、州陵四縣為俸邑,即以這四個縣的稅收作為周瑜的俸祿。這說明南郡當時為東吳所有,並沒有被趙雲襲取。另外,東漢時的南郡,也並非像《演義》所說,隻是一座城池,而是相當大的一片行政區域,下轄十幾個縣。後來,劉備倒是得到了包括江陵在內的部分土地,但那是由周瑜劃給劉備的。至於張飛占了荊州,更是無從說起。當時的荊州包括南郡、江夏、零陵、長沙等7個郡,範圍不僅包括了今天的湖北、湖南兩省,還包括河南南部、貴州東部、廣東、廣西北部。這麼大的一片地區,叫張飛如何去占?隻是後來孫權答應劉備請求,劉備才獲得荊州的部分土地,但這也是建安十五年(210)的事了。關羽占襄陽,那就更沒有這回事了。曹操撤退時,留下大將樂進守襄陽,襄陽一直都在曹軍的控製之下。既然這些事都是子虛烏有,周瑜何氣之有?

《演義》的二氣周瑜,講的是劉備死了甘夫人,周瑜趁機向孫權建議,派呂範去荊州提親,表示願將孫權的妹子孫尚香嫁給劉備,條件是劉備必須到東吳成婚。企圖將劉備騙到東吳,扣為人質,用劉備換取荊州,然後再收拾劉備。諸葛亮看破周瑜的用意,鼓勵劉備去東吳成親,並派趙雲保護劉備前往。趙雲按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行事,果然如諸葛亮所料,不但劉備婚事得成,而且還攜帶孫夫人平安返回。周瑜弄巧成拙,如意算盤完全落空。周瑜親自率軍追趕劉備,又遇到諸葛亮安排的伏擊,諸葛亮還讓士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大叫一聲,箭傷迸裂,倒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