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裹屍布的紛爭——曆史上真有耶穌裹屍布嗎(1 / 2)

耶穌受難圖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他的門徒約瑟買通了士兵,取回了他的身體,然後用幹淨的細麻布裹好,放在新掘的墳墓裏,又用磐石封住了墓穴口。三天後,當信徒們去吊唁的時候卻發現,墓穴口的大石被移開,耶穌的屍體不見了,隻剩下包裹屍體的麻布。

耶穌的信徒們堅信,耶穌複活了。這正如後來的《聖經》所言。耶穌失蹤的日子後來成為基督教的重要節日——複活節。據說,耶穌後來還三次向信徒現身。複活節對基督教徒而言,意義是非常重大的。耶穌複活意味著“戰勝死亡”,從此“死”對於信徒已經不再可怕。因為他們死後,靈魂都能得到基督的拯救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生命。如果沒有這樣的複活,死亡又怎會給人們帶來平和呢?

這就是《聖經》中記載的關於耶穌裹屍布來曆的神奇故事,但它隻是為謎一般的裹屍布開了一個頭。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在這些故事裏,裹屍布都以巨大的神力,幫助它的信徒擺脫痛苦,獲得救贖。

據說,1955年英國一名遭受著骨髓炎病魔折磨的10歲小女孩在別人的幫助下,到達了都靈,並被特許用雙手觸摸裹屍布。事隔不久,她果真漸漸能夠如常人般行走了。

《最後的晚餐》但令世人驚奇的裹屍布留下的謎題絕不僅於此。在耶穌複活後,他的那塊裹屍布也不翼而飛了……一直到13世紀初,一個叫克勞裏的編年史家寫了一本書,其中記載了他本人於1203年在君士坦丁堡看見過一塊據說是耶穌的裹屍布的長方形亞麻布。這幾乎是1000多年來有關裹屍布第一次有跡可查的記載。

都靈大教堂15世紀,這塊裹屍布傳到了薩伏伊公爵路易斯手中。1532年,存放裹屍布的教堂裏發生了一次火災,裝著裹屍布的盒子上鑲的銀被燒熔滴在裹屍布的幾個角上,使它遭到了一些破壞。人們用水撲滅了火,可也使裹屍布上留下了明顯的汙跡。後來,路易斯公爵又把這塊裹屍布帶到了意大利,放在都靈的大教堂中。從那時起至今,它就一直安放在這座大教堂的聖壇上。

從此,這件聖物一直受到基督徒們極大的敬仰。但是後來有人產生了疑問:它真是耶穌的裹屍布嗎?100多年來,人們對這塊蒙著神秘色彩的裹屍布,從各方麵進行著研究。

1898年,都靈大主教終於同意第一批科學家直接對耶穌裹屍布進行考察。攝像師賽根多·皮亞在暗室裏衝底片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他從照片底片的負像中看到了更為逼真的“耶穌”形象。他注意到,感光板上清晰地顯示出一幅頭部的正片,而不是通常底片的那種黑白顛倒的圖像。這就意味著裹屍布上的圖像本身是底片圖像,也就是說,裹屍布上的圖像是根據一張照相底片繪製的。在攝影術發明前,誰能繪製出一個照相底版來呢?這一發現使懷疑裹屍布真實性的聲音明顯低沉了許多,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傾向於證明它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