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曾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趙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兄弟間手足情深令人感動。
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了。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
此外,如果真的有“金匱之盟”,那麼,太祖去世的時候,趙光義完全可以公布出來,堂堂正正地當皇帝,可是他沒有這樣做,直到眾論嘩然後的第五年,他才如夢初醒地記起了這件似乎被遺忘的舊事,並且煞有介事的列舉證人,公布誓約,讓人們不得不懷疑,這所謂的“誓約”,是不是為了內部鬥爭的需要而臨時炮製出來的假話。
四是《宋史》中的畫外音
涪陵縣公趙光美《宋史》對宋太宗趙光義推崇備至,但也以後人議論為由提出了一些委婉的指責,話雖是輕描淡寫,但落點都是很重的。
《宋史·太宗本紀》中說:“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換成白話來說,後代的人對趙光義有以下4點非議:
(1)趙光義為什麼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
新君即位,按照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為什麼不等把剩下兩個月就過完的開寶九年,迫不及待地改為了興國元年。他是不是心懷鬼胎,搶先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轉的既成事實?
(2)涪陵縣公為什麼被貶而死?
涪陵縣公是什麼人?是趙光義的弟弟趙光美。既然是“兄死弟及”,下一輪的皇位繼承人就應該是這位叫做光美的弟弟了,可是趙光義即位不久,這位因避諱而改名為廷美的弟弟,就不明不白地被削奪王位,由魏王被貶為涪陵縣公,不久之後就“抑鬱”而死。
(3)武功王為什麼自殺?
趙光義篡位的時候,趙匡胤的長子德昭已經30歲,當時被封為武功郡王。征討北漢之後,德昭好意地勸太宗信守諾言,獎勵出征的有功將士,可趙光義把臉一沉,居然說:“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宋孝宗德昭感到自己受到深刻的猜忌和防範,性命早晚難保,回家後就自刎而死,這種行徑,無異於逼殺。一年之後,趙匡胤的年僅23歲的幼子德芳,也神秘地暴病身亡。人們隻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宋皇後的擔心不幸而言中,趙光義斬草除根,終於消除了皇位競爭中的最後隱患。
(4)宋太祖的遺孀宋氏享有開寶皇後的封號,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後禮儀隆重地發喪?
宋太祖暴死,五六年內兩個兒子也不明不白地喪生,在輿論界激起了強烈的反響。許許多多的有關宋太祖暴死的神秘故事也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流傳。
到了北宋末年,半壁河山被占,欽、徽二帝被擄,一個頗有影響的說法是,宋太祖借了金太宗完顏晟之手,報了當日的刀斧之仇。奇怪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也似乎相信他們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
宋高宗南宋的第一個君主宋高宗趙構沒有兒子,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大臣們議論紛紛,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太祖是宋朝創造者,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繼承皇位。對這種胡言亂語,宋高宗開始往往是嚴加貶責,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改變了主意。
據說,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開國君主趙匡胤帶著他,逆轉時光,回到當日的“萬歲殿”,看到了當日“斧聲燭影”的全部情景,並且說:“你隻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子孫,國勢才可能有一線轉機。”
夢境也許是假,但傳位宋太祖的後代卻是真。宋高宗趙構終於找到了宋太祖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成為宋孝宗。而這距離“斧聲燭影”的恐怖之夜,已經過了187年。
我們當然不相信輪回報應,但我們可以相信:宋高宗認識到了自己祖先的罪孽,並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宋太祖及其子孫償還了曆史的公平,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