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老鵝也很好吃,也是黃玨老鵝,都是黃玨人賣,每天中午過了十二點就賣完了,生意也是好的不得了。”小強也說起話來。
“叔叔,來半隻老鵝。”李虎對賣鵝師傅說。
“今天我給錢,李虎不要和我搶。”小強把李虎擠去一邊。“去我家當然是我買了。”李虎爭搶著。
“聽小美說,你給小美買了好多畫筆,你的零花錢也不多了。”小強爭著把錢交給了師傅。
小美在旁邊也示意李虎不要再爭搶了。
之前大家都結伴來過李虎家,這次大家已經非常熟練李虎家的路線。不一會就來到李虎家中。大家七手八腳的開始幫忙洗菜做飯。邊幹邊熱烈的聊著。
“這是什麼?”小月好奇的問李虎。
“電飯鍋。”
“我從廣播裏聽說過,可沒見過,你教教我們怎麼使用,這可是個新奇玩意兒。”小月看著精致的電飯鍋羨慕的說著。
李虎“嗬嗬”笑著拿起電飯鍋裏麵的小鍋說:“太簡單了。“李虎說著就從廚房的桌子下麵用手捧了幾下生米放進小鍋,然後到水池邊用水洗幹淨,放進適度的水,再放進插上電的電飯鍋裏。
“煮飯完成!”李虎說,“通電後,米飯自動煮了,煮熟了自動斷電。”
“太先進了。”小美在一旁看著。
“等我家有錢了也買一個。”
“你們二位等著吧,我和小月炒菜。”小美和小月把李虎和小強推出廚房。
小月和小美分工,小月在水池邊洗菜;小美把炒菜鍋放上煤爐子上,這時火已經是最旺的時候。
小月趕緊把洗幹淨的青菜放在煤爐邊等待下油鍋。
小美把菜籽油倒入炒菜鍋裏,油鍋燒熱後,放入洗好的青菜。不一會一大盤熱騰騰的菜就端了出來。四個少年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有了一份自豪感,仿佛自己已經會做大人的事了。
八十年代,揚州還沒有普及燃氣,百姓家裏幾乎都是煤爐,每家廚房附近都會堆放一些煤炭,因爐子都是圓形的,煤炭的形狀也是圓形的,煤炭中間都是有規則的孔,火都是從一個個小孔中迸發出來。還有生火用的小柴火、木疙瘩。大清早,在揚州街頭巷尾隨處能看見居民拎出自家煤爐在門口生火。放一把木疙瘩,點上火,對準煤爐下麵的孔,用扇子來回扇,冒出的濃煙讓人睜不開眼,有時嗆的人不停咳嗽。等火旺了,就放一個煤炭在木疙瘩上,不一會煤炭也冒出火星時,這時可以把下麵的木疙瘩取出,然後需要再放一個煤炭。如果碰見陰天下雨,火就不容易生出,著急上班上學的就不得不放棄在家吃飯,而選擇在小店買些燒餅油條。更多家庭是浪費一個煤球,晚上把火生好,把煤爐下麵的孔關上一半,這樣煤炭就不會全部燒盡,第二天起床前提前再加一個新煤炭,等到起床時,火就是最旺了。
現在這種家家生火,萬點炊煙的景象,在城市中早已絕跡,即便在農村,天然氣也大多普及使用了。因此,用煤火燒飯,對當下的少年來說,如同奇談一樣,但對中年以上的人來說,則恍如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