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的受誣去職,為日本侵略者拔除了一根眼中釘。1597年2月,豐臣秀吉借口和談破裂,再次派遣14萬大軍侵犯朝鮮。當時的形勢對朝鮮極為不利:陸軍在四年和談期間絲毫沒有加強;新任的海軍將領又是一個昏庸無能之徒。結果,在很短時間內,朝鮮陸軍被擊敗,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大片國土又被日軍占領。
在這國破家亡的嚴重關頭,朝鮮舉國上下都希望李舜臣能出來領導抗日。許多愛國將士聯名上書,要求恢複李將軍原職。朝鮮政府在全國輿論壓力下,隻得重新任命李舜臣為水師將領。
李舜臣複職以後,留給他指揮的隻是殘存的12隻龜船和100多名士兵。李舜臣重新整頓水師,團結堅持抗日的將士,開除和懲罰那些膽小怕死的軍官,吸收忠勇的農民加入水師,並且動員大批人力物力,加緊製造龜船。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支強大的水師隊伍又成長起來了。
與此同時,中國明朝政府應朝鮮政府要求,再一次派來了大批援軍。由陳、鄧子龍率領的中國水師,奉命與李舜臣將軍會合。朝、中水師聯合作戰,屢敗日本侵略軍。
1597年冬,朝、中聯軍和日本侵略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大決戰。先是朝鮮陸軍分成左中右三路,向日本的三個大據點進攻,很快形成了緊密的包圍圈。日本陸軍向海軍求援。李舜臣得到消息後,立即將朝鮮和中國的水師布置在日本海軍必定要經過的露梁海麵上。
這天夜裏,500多艘日本兵船駛抵露梁海麵。李舜臣一聲令下,朝、中水師立即發起進攻,幾十條龜船猛烈轟擊,並用尖杆撞破敵船。海麵上烈火衝天,如同白晝。有許多戰士還勇敢地跳上敵船,殺得敵人橫屍滿艙。
日本海軍損失了40多艘戰船,準備逃跑,朝、中水師緊追不放。李舜臣親自率領10幾艘龜船,命令槳手全力劃動船槳,準備超過敵船,截住敵人退路。敵人見難以逃脫,便集中火力向李舜臣的指揮船射擊。
在密集的炮火中,李舜臣鎮定地指揮作戰。忽然,他發現中國水師將領鄧子龍的指揮船被敵人圍困,就立即駛船去解圍。不幸途中左胸中彈,鮮血直往外湧。將士們見他身受重傷,趕緊圍了上來。
“將軍,怎麼啦?快到後艙去!”兩個士兵搶上前去,用手扶住將軍。
“戰鬥正緊,不要管我,也不要聲張,免得影響士氣。你們要繼續奮戰!”說罷,他把軍旗交給一個部下,囑他代施號令,然後安詳地合上眼睛,永遠離開了人世。
在這次戰鬥中,70多歲的中國水師將領鄧子龍也英勇犧牲。
“誓向敵人討還血債!”朝、中將士個個義憤填膺,振臂高呼著。戰鬥一直進行到第二天中午,朝、中水師共擊沉、擊毀敵船450餘艘,殲滅日軍15000人。剩下的日軍殘兵敗將,迫於朝、中聯軍的強大攻勢,也不得不逃離朝鮮。持續6年之久的衛國戰爭,終於勝利結束了。
這場戰爭是在1592年開始的,這一年朝鮮和中國的傳統曆法是壬辰年,所以朝鮮曆史上把這保衛祖國的兩次戰爭通稱為壬辰衛國戰爭。“壬辰衛國戰爭”粉碎了日本的狂妄侵略計劃,中朝人民用鮮血譜寫了偉大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