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年8月25日,俄羅斯皇後葉琳娜·格林斯卡婭生下了伊凡四世,即日後威名遠揚的伊凡雷帝。伊凡三歲時,他的父親瓦西裏三世去世,小伊凡登上了俄羅斯大公的寶座。因新主年幼,由母後攝政,皇叔尤利和安德烈輔佐。
光陰似箭,轉眼小伊凡便17歲了。這位聰明的小幼主,在大貴族們無休止的相互爭鬥中漸漸成熟了,他準備親理朝政。伊凡四世不喜歡大公的稱謂,他認為“沙皇”這一稱號可與愷撒大帝相比。於是在行加冕禮前,伊凡突然宣布稱自己為沙皇,不再沿襲大公的稱謂。
1547年1月6日,伊凡在莫斯科隆重地舉了加冕典禮。在滿朝官員麵前,伊凡四世被尊為“全俄羅斯君主,上帝加冕的神聖沙皇”。
伊凡四世舉行加冕大典後,和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姑娘完婚。她的祖先在十四世紀時離開普魯士遷到俄羅斯定居。這位幸運的少女名叫阿納絲塔霞·羅曼諾芙娜。沙皇不隻因為她的外表美麗還因為她心地善良,篤信上帝。這些品質深討沙皇的喜歡。
無限的君權使這位年輕的沙皇忘乎所以,開始整天不理朝政了。他沉溺於酒色之中,將國家大事委托給外戚——大貴族格林斯基去處理。
格林斯基將過去有利於中央集權的措施,全部廢除,將部分城市和土地分給自己的黨羽和親屬,並加重了對下層百姓的搜刮。他的一係列做法遭到了各階層人士的不滿。
1547年6月21日,莫斯科突然發生大火,接著就是一陣罕見的颶風。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到整個城市,大批民房被火舌吞沒,就連克裏姆林宮也逃劫難,宮內的教堂殿宇立刻化為灰燼。
當時,沒有任何消防措施,眼看著大火熊熊,人們都束手無策。孩子們的啼哭聲、婦女們失去孩子和財產的嚎叫聲、老人們望著自己房子被火吞沒時的嚎啕大哭聲彙成一曲令人哀痛欲絕的交響樂。
一些幸運地從瓦礫中爬出來的人穿著冒火的衣服倉皇地逃往河邊,一些沒來得及逃跑的人全都葬身火海了。在這次火災中,被燒死了一萬七千餘人,其中還不包括兒童。
這場大火直到半夜才熄滅,整個莫斯科城被焦糊味所籠罩著。焦頭爛額的人們在廢墟中尋找著血肉模糊的親人的屍體。人們不時地發出絕望的哀嚎。這場大火之後,到處有人傳說:“大火是格林斯基家族放的。”
人們聽了都半信半疑。這時,與格林斯基家族有仇的舒伊斯基家族的人們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人們便信以為真了。五天後,一些無家可歸的人們聚集在克裏姆林宮廣場上,群情激奮地大聲高呼:“懲罰縱火凶手!”人們擁到格林斯基家,把他拖出來痛打一頓,然後將他絞死了。
大家仍覺得未解心頭之恨,還要懲辦皇舅米哈依爾和他的母親安娜公主。沙皇伊凡四世麵對百姓的暴動感到驚恐,為了維護皇權的威嚴,決定鎮壓。他下令禁衛軍向人們開槍,有的人當場倒在血泊中,其他人見事不好,都逃跑了。暴動被鎮壓下去,莫斯科又恢複了平靜。
沙皇見暴動平息了,才鬆了口氣。他兩眼直視遠方,經此劫難,伊凡深深意識到大權旁落的危險。他咬緊牙關,用拳頭捶著自己的胸,決定親自臨朝,整頓朝綱。
1549年,伊凡四世開始推行軍事、政治、司法、經濟各方麵的改革。目的是為了加強皇權。
軍事改革是中心環節。政府限製按出身門第高低選任軍官的舊製,提高中小貴族在軍隊中的地位。後來又改革兵役法。沙皇命令每個世俗封建主按一百五十俄畝土地出一名騎士的標準,向沙皇提供騎兵隊。
政治改革主要是改組國家機關,廢除世襲領地,增設新的中央國家機關。
司法改革主要是統一全國法律,在各地設立司法機關,負責審理重大刑事案件,從而削弱了地方長官的司法權。
經濟改革主要是推行沙皇特轄區製度。伊凡四世把全國的土地劃分為兩部分:一為普通區,由貴族組成的“杜馬”管理;一為特轄區,由沙皇直接管理。沙皇將全國最肥沃的土地和最繁榮的商業區劃入特轄區,凡在特轄區內的原屬於某個大貴族的世襲領地一律收歸皇室所有,大貴族失去的領地則從遙遠的普通區得到補償。
這樣一來,大貴族受到了嚴重打擊。於是,不斷發生謀反的現象。沙皇為了鎮壓大貴族的反抗,建立了由中小貴族組成的特轄軍團,以極其殘忍的手段鎮壓敢於造反的貴族。結果,伊凡獲得了“恐怖的伊丹”的稱號,也就是人們通稱的“伊凡雷帝”。
沙皇通過改革,力量逐漸壯大起來,便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向東方擴張的首要步驟是征服喀山。1552年6月16日,沙皇親自統率十五萬大軍從莫斯科出發,大舉進犯喀山。遠征途中,沙皇與士卒同甘共苦,士卒們士氣高漲。8月中旬,大軍兵臨喀山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