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三下江南給全國人民帶來多麼深重的災難?
公元604年,楊廣殺父即位當了皇帝,即隋煬帝(569~618年)。他非常喜歡遊樂,剛即位就下詔命令黃門侍郎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龍舟和各種船隻上萬艘。幾十萬人被征調去造船,許多民工勞累過度,死在工地上,運載屍體的車子,東至成皋,北至河陽,絡繹不絕。但隋煬帝依然令人籌備南巡。他在位(604~618年)的短短15年裏,就南巡三次。他生性好玩,追求享樂,並且,享樂遊玩的興趣要經常更換,因此頻繁出巡。
公元605年八月,隋煬帝從洛陽出發出遊江都。這是他第一次巡遊江都。隨行的嬪妃、文武百官、公主王侯和僧道尼姑等,達幾十萬人。煬帝乘坐的龍舟高達45尺,寬50尺,長200尺。沿途州縣的官員,為了向皇帝“獻食”,供隋煬帝一行的飲食,不顧百姓死活,刮骨取髓,百般勒索,弄得千家萬戶傾家蕩產,甚至一些州縣強迫農民預交幾年的租稅。
公元611年,隋煬帝第二次巡遊江都。這次遊幸,隋煬帝一行不僅沿途大肆揮霍,到了江都,還大擺酒席,宴請南方名士,以炫耀皇家的豪華,顯擺帝王的威風。
公元617年,農民起義的烽火已燃遍大河上下、長江南北,隋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可是隋煬帝隻顧個人享樂,根本不顧百姓死活,照樣進行他的第三次江都之遊。在遊江都之前,停泊在江都的幾千艘龍舟全被起義軍燒毀了。隋煬帝馬上下令重新建造,規格比原來的還要豪華富麗,耗費了大量的錢財,百姓也已窮困到了極點。
隋煬帝的船隊從寧陵向睢陽開進時,常常擱淺,纖夫竭盡全力,日行也不過幾裏。煬帝下令追查負責開鑿這段河道的官員麻叔謀。在審查過程中,督造副使令狐達還告發麻叔謀蒸食嬰兒、收受賄金等事。於是,煬帝下令查辦麻叔謀,並將當時挖這一段河道的五萬民工全部活埋在河岸兩旁。
隋煬帝第三次到達江都後,更加荒淫無度,每天都與嬪妃美女一起飲酒作樂。他見天下大亂,心中也常常煩躁不安。一天,他照著鏡子問蕭後:“我這顆頭顱將會葬送誰手呢?”他還準備了毒藥帶在身邊,準備於危急時自殺。
隋煬帝一人尋歡遊樂,給全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農民紛紛起義,隋朝瀕臨滅亡。
【讀史心得】
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民族融合的巨大優勢在這個時代鮮明地表現出來,空前富裕的隋王朝成為四方朝拜的對象,但隋煬帝楊廣的好大喜功使這個頗有建樹的王朝很快滅亡了。
為什麼會發生“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有四個兒子,立李建成為太子。在起兵建唐的過程中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功勞最大。唐朝建國不久,李世民和李建成就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兩人勢均力敵,旗鼓相當。李世民手下武有聲名顯赫的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文有著名的“十八學士”,特別是房玄齡、杜如晦多謀善斷,都是一時俊傑。太子李建成也曾統領著一支軍隊,打過一些勝仗,在他的周圍聚集著一大批皇親國戚。他長期留守關中,在京城長安一帶有牢固的基礎,還控製著宮廷的衛隊。他還和另一弟弟齊王李元吉結成對付李世民的聯盟。
公元626年6月,突厥再次入侵,李建成便和李元吉策劃,先奪李世民的兵權,等出征時再把他殺掉。李世民得到情報,急召長孫無忌和尉遲恭商量對策。大家都主張先發製人。
李世民進宮向高祖揭發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後宮胡作非為等事。高祖大驚,說:“有這樣的事?”李世民說:“不但如此,他們還想謀害我。如果他們得逞,兒就永遠見不到父皇了!”說完便哭了。高祖說:“你說的事情關係重大,明天你們一同進宮,我要親自審問。”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等人帶了一支精兵,埋伏於玄武門內。玄武門守將常何是李建成的心腹,此時已被李世民收買。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走進玄武門,常何迅速將大門關閉。李建成和李元吉走上臨湖殿,發覺氣氛異常。建成扯一下齊王的衣袖,轉身快步走下石階,翻身上馬,奔向玄武門。這時,隻聽背後有人喊:“太子、齊王,為什麼不去上朝?”李建成回頭一看,不是別人,正是冤家對頭李世民。李世民從背後一箭射去,李建成當即斃命。李元吉也被尉遲恭一箭射死。
這時,唐高祖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遊幸。忽然看見岸上有一個全副甲胄的將軍匆匆趕來,便問:“你是什麼人?”那位將軍跪在地上說:“臣就是尉遲敬德。”高祖又問:“你來這裏幹什麼?”尉遲敬德說:“太子、齊王叛亂,秦王恐怕驚動陛下,特派臣前來護駕。”高祖大吃一驚,忙問:“太子、齊王在哪兒?”尉遲敬德說:“已被秦王殺死。”
宰相蕭瑀勸高祖說:“建成、元吉本無大功,秦王既已殺了他們,也不是壞事。如果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有事了。”事已至此,唐高祖隻好聽從蕭瑀的話,立李世民為皇太子,授予掌管各路軍隊的兵權,國家軍政大事悉由太子處理。八月,唐高祖被迫讓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知識鏈接】 玄武門
唐朝首都長安城的最主要的城門之一,是大臣進宮的必經之路。按照中國古代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方位而命名。
【讀史心得】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此後,初唐統治者勵精圖治,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形成一個政治開明、經濟繁榮、文化多元的昌盛局麵,後人把這段曆史稱為“盛唐氣象”。
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貞觀之治”的景象?
皇太子李建成的侍從官魏征曾幾次建議太子殺掉秦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李世民告發了魏征曾策劃殺他的事。李世民責問魏征:“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之間挑撥是非?”魏征神色自如地回答說:“要是皇太子早聽我的話,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了。”左右大臣都替魏征捏把汗,沒想到李世民竟然轉怒為喜。他覺得魏征很正直,就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
公元626年,有大臣向唐太宗建議說,有些16歲以上的男孩,雖不滿18歲,但長得身材高大,也應征之入伍。唐太宗準奏,但是魏征卻扣住詔書不發。唐太宗幾次催促,魏征就是不發。唐太宗憤怒地問魏征:“你大膽!竟敢扣住詔書不發?”魏征鎮靜地說:“我不同意這樣做!軍隊強大與否,不在人數多少,而在於用兵得法。如果把不滿18歲的男子都征來當兵,這是竭澤而漁,以後還到哪裏征兵呢?”唐太宗雖覺得有理,可仍不服。魏征也生氣地說:“陛下,您已經好幾次說話不算數、失信於民了!”魏征一席話,說得唐太宗啞口無言。最終總算認了錯。下詔免征不滿18歲的男子當兵。
唐太宗在去洛陽巡視,中途在昭仁宮(今河南壽安)休息,他對禦膳安排不周大發脾氣。魏征當麵批評唐太宗說:“隋煬帝常為百姓不‘獻食’,或‘獻食’不精美而發火。隋朝就是因此使百姓不堪重負而滅亡的。陛下應從中汲取教訓。如能知足,今天這樣的食物陛下就應該滿意了;如果貪得無厭,即使食物再好一萬倍,也不會滿足。”唐太宗聽後不覺一驚,說:“若不是你提醒,恐怕我就難得聽到這樣中肯的話了。”
公元643年,63歲的魏征得了重病。唐太宗不斷派人前去探視他的病情。魏征病危那天,唐太宗領著皇太子親自到他府裏看望。太宗難過地問魏征:“你還有什麼話要說?”魏征用微弱的聲音說:“我最擔心的就是國家的危亡啊!如今國家昌盛,天下安定,希望陛下您能居安思危!”唐太宗邊聽邊點頭,表示一定記住他的話。幾天以後,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十分悲痛,親自為他撰寫了墓碑的碑文。唐太宗時常懷念魏征,他在朝堂上對大臣們說:“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衣帽;用曆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亡的道理;用人做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過失。我常常拿這三麵鏡子來檢查自己的得失。如今魏征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麵鏡子!”
唐朝之所以能出現繁榮富強的“貞觀之治”,是與有魏征的忠言直諫和唐太宗的虛心納諫這兩種政治因素分不開的,缺一不可。
文成公主為什麼要入藏和親?
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統一了西藏各個部落,把都城遷到邏些(今拉薩),製定官製和法律,建立起強大的奴隸製政權,日益壯大。鬆讚幹布多次向唐朝求婚遭拒,於638年發兵攻吐穀渾、黨項,至鬆州(今四川鬆潘),被擊退。
公元640年,鬆讚幹布派得力的大相(宰相)祿東讚帶著五千兩黃金和數百件珍寶,到長安求婚。唐太宗向祿東讚仔細詢問了吐蕃的情況,答應把美麗多才的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
傳說當時正巧有5個國家的使臣到長安求婚,唐太宗出了幾道難題,讓這些使臣回答,誰回答得正確,就把公主許配給誰的國王。別國的使者都回答不了,隻有聰明的吐蕃使者祿東讚全都答對了,唐太宗就答應了鬆讚幹布的求婚。傳說畢竟是傳說,其實,兩個政權之間的關係是由他們的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利害關係決定的,絕非像傳說故事那麼簡單。
公元641年,唐太宗就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動身進入吐蕃。鬆讚幹布親自率領大隊人馬從邏些趕到柏海(今青海省紮陵湖)迎親。鬆讚幹布原來住在帳篷裏,為了和文成公主成婚,在邏些(唐代譯名,即今拉薩)專門建築了一座華麗的王宮,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在王宮裏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文成公主進藏,不僅帶去了各種穀物、蔬菜的種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帶去了工藝品、藥材、茶葉及各種書籍。吐蕃過去沒有文字,文成公主建議鬆讚幹布創造自己的文字。於是,鬆讚幹布令吞彌?桑布紮參照梵文字體研製出30個輔音字母和4個元音符號及拚音造句的文法,從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
公元650年,鬆讚幹布不幸英年早逝,隻活了33歲。鬆讚幹布死後,文成公主又活了30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不僅給人們帶來和平友好,還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
中國唯一的女皇是誰?
武則天是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她的父親武士彠原是一個很有錢的木材商人,隋末棄商從戎,當了鷹揚府隊正。後來,武士彠參加李淵的反隋部隊,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武則天9歲時喪父。
公元637年,武則天14歲時,被年近40歲的唐太宗選入宮中,賜號武媚,人稱媚娘,封為才人。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後,依舊製她被送進感業寺為尼。高宗李治當太子時曾與她有曖昧關係,即位後讓她蓄發入宮侍寢,封為昭儀。
武則天為了陷害王皇後,在王皇後探望她生的女嬰剛離開時,竟狠心把女兒掐死。她對高宗說,是王皇後殺了她的女兒,使王皇後有口難辯。唐高宗非常生氣,想廢王皇後而立武昭儀為皇後。
唐高宗就廢後之事征求李勣的意見。李勣看見高宗廢立決心已下,便順水推舟為武則天說好話,他說:“廢立皇後,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得到外人同意呢?”許敬宗也說:“鄉巴佬多割十斛麥子,尚且想換個新媳婦,何況天子富有四海,立新皇後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公元655年九月,唐高宗不顧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廢王皇後為庶人,冊封武氏為皇後。後又將王氏殺死。
武則天被封為皇後後,利用高宗昏庸無能之便,積極參與朝政。她又利用高宗與元老重臣之間的矛盾,在短短幾年內,就殺害了長孫無忌,罷免了20多個反對自己的重臣。武則天重用擁護她的人,李義府、許敬宗等青雲直上,當了宰相。她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幹預朝政,甚至同高宗一起上朝,垂簾聽政。當時朝臣們以高宗為天皇,武後為天後,並稱“二聖”。公元664年,高宗不滿武則天對他的控製,就密召宰相上官儀為他起草廢掉武後的詔書。武則天得知後,厲聲質問高宗,高宗懾於武則天的威嚴,把事情都推到上官儀身上。武則天立即令人殺了上官儀等人。從此朝政大權都落入武則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