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民眾所受的苦難與屈辱,都比不過一個女人在鏡頭前的“丟臉”來得憤恨。宋美齡可能沒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中國,一個曾在華盛頓州附近打零工的苦力,被她排擠出局的勞工後裔,從美國橫渡太平洋來到北京,以美國駐華大使身份登陸,他就是黃柳霜廣東台山的家鄉人駱家輝。
女人生得美,不能明擺著搔首弄姿,不然若沒招來狂蜂浪蝶就先被圍堵上來的女人口水啐死,尤其是出了名的正經女人,處處提防著。
好萊塢對她的歧視並非致命,這個地方對誰都帶有歧視。
美國1850年通過的《反異族通婚法》是黃柳霜電影事業上最直接的阻礙,根據該法,她無法在銀幕上與任何歐美男演員接吻。而默片時代美國唯一稍有名氣的亞裔男演員隻有早川雪洲。彼時東方角色通常由白人飾演,因此,除非能有與之搭檔的亞裔男主角,否則黃柳霜絕無可能出演女主角。
1920年美國頒布的禁酒令,公開飲酒是犯法的,作為一個清教徒國家,保守還是他們當時骨子裏的概念。二戰中,無論是太平洋戰區或是歐洲戰爭,美軍中沒有一個黑人,造成這一局麵的主要原因是二戰時軍隊因各種原因采取了種族隔離政策。按照美國的話就是“平等但隔離”。這意味著美國黑人士兵與同等級的白人士兵享有同等的待遇和福利,但隻是表麵上的平等。長官全是白人,有的指揮官本身就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的問題,不僅僅針對的是黃種人。20世紀50年代,阿肯色州州長為了阻止9名黑人學生上白人中學,派出國民警衛隊占領了美國小石城中心高中。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西點軍校畢業,二戰盟軍最高總司令,他毫不示弱,命令101空降師出動,占領小石城,讓全副武裝的空降兵護送黑人孩子上學。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對白人女孩、黑人男孩的交往非常敏感,美劇《泛美航空》中有一段,空姐Laura和黑人軍人在公眾場合出現時,很快遭到幾個白人青年挑釁,就因為黑人軍人中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白人女孩。當房東看到出租房裏居然有個黑人跟Laura在一起,他直截了當地對Laura說要他滾蛋,不然他收回房子。編劇的設計很巧妙,結合當時的種族問題,這也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一個真實寫照。
黃在好萊塢扮演的角色,大多比較低賤,造成這些的僅僅是好萊塢的歧視文化和美國社會嗎?
除了用自身實力去征服企圖侮辱你的人,別指望他們會對一個華裔女孩網開一麵,何況還是個國內“精英”不待見的女星。
女人憑搔首弄姿引起男人注意本就罪該萬死,還丟臉丟到國外去,想紅回來?癡人說夢!21世紀,仍然是個奢望的事,八十多年前還處於默片時代的背景下,能這麼輕易放過?老上海月份牌上的美女,曾因為找不到女演員,讓男演員男扮女裝;畫報上終於出現女明星的泳裝造型了,充其量也就是現在的盛夏裝。
女星要將脫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來,路途何其艱辛。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隻要一有不當之處,終究要被人劈頭蓋臉地翻出老賬一頓羞辱。女人的軟肋,不過想嫁個可靠的人共度一生,生活再艱辛,有個真正愛她的人守著她,也就釋懷了。
被外族歧視,出人頭地後,總有機會給那些人一次猛烈反擊;被國人歧視,卻隻有在她風光無限時上前對其討好,籠絡她,一旦失勢,更是不堪汙穢之言潑身。這是內傷,心涼透了,好不了的。
美籍混血女演員MaggieQ曾談起去台灣試鏡時的遭遇:“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我去試鏡,馬上有人趕我出來,說:‘你出去,我們不需要黑頭發的,我們要白人。’直到現在,那邊還是白人女孩更受歡迎。”
當別人在歧視我們,我們又在歧視誰?
曾有一位華裔影評人評述黃柳霜的演出:“我看見黃柳霜在一群半裸的女人中扭著臀部,除此之外,就再沒任何演技可言。”所謂的半裸,隻是露了大腿。
審美保守的環境下,能容忍好萊塢電影中白人的大段大段嬌豔性感,並最終以正確的觀點評論之。一旦換成“自己人”,誰能幸免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