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主要常見病處理的有關基本方法(3 / 3)

5.斂汗。適應症:汗出不止,呼吸短促,精神不振。方法:灸氣海,最少30分鍾。灸時防止燙傷,注意出汗、呼吸、精神的變化。

6.回陽。適應症:汗多氣喘,肢冷脈微,神昏,陽氣欲脫。方法:灸氣海30分鍾,針神門、太溪、足三裏,補法可留針。

7.通便。適應症:大便幹燥不暢,腹脹矢氣。方法:針天樞、大腸俞、上巨虛、列缺。瀉法,留針或不留針。

8.利尿。適應症:小便短少,腹脹拒按。方法:針列缺、氣海、三陰交,平補平瀉,可以留針。或灸百會、腎俞,指按三陰交穴。

9.醒神。適應症:神誌昏迷,叫之不應。方法:取人中、勞宮、湧泉。強刺不留針。

10.止痙。適應症:高燒抽搐,角弓反張。方法:針十宣放血,另取人中、印堂、合穀、太衝、陽陵泉、昆侖、攢竹。強刺瀉法不留針。(上述有關穴位位置見附錄)

八、急救絕技——“八把半鎖”

“八把半鎖”是一種急救絕技。多用來治療跌打損傷中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脈象有力,肢體強痙,邪盛氣實的閉征相當有效,特別是傷科疾病應用廣泛。也用於某些痧症,如中暑、暈厥及吊頸氣絕等症的治療。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筋骨損傷、中風後遺症等也有顯著療效。現把“八把半鎖”的應用介紹如下:

1.青龍鎖。位於頸肩交接的斜方肌處,左右各一把。民間也有稱為“井鎖”或肩筋。開鎖方法:患者坐臥皆可,術者麵向患者或站立背後,兩足分開,取站立勢(患者坐時)或馬步樁勢(患者臥時)。操作時采用蝴蝶手法,即四指拚攏微屈,與大拇指相對,用食指第一、二節指外側緣,與大拇指外側緣捏住肩筋的斜方肌,用勁擰動即可。用勁要由輕到重,不能突然用力,動作須緩和。隻要具有一定的指力,能恰到好處用勁,瞬間的擠壓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小孩著力應輕柔。

2.返魂鎖。左右各一把。位於腋窩處,有前、中、後三關,前為腋窩的前壁肌(胸大肌最上邊可摸到一根筋),中為腋窩與手臂接壤處(相當於肱二頭肌的上段,臂內側可摸到一根痹筋,包括通過腋窩的神經組織),後為腋窩的後壁肌(背闊肌最上邊可摸到一根筋)。

開返魂鎖時,術者側向患者,取馬步或丁字極,一手握住患者前臂部,使患者手臂成外展姿勢,另一手在患者腋前、腋後、腋中分別用蝴蝶手法開鎖,先拿總筋,再拿背筋,最後拿痹筋。根據患者承受力程度,用勁擰動即可。要開動返魂鎖,前中後三關必須依次開全方才有效。特別是中鎖(拿此筋手臂有麻痹感,即痹筋),一定要開準,要拿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否則,此鎖仍未打開。昏厥病人開這把鎖就要憑術者的手法與感覺了。

3.紫金鎖。左右各一把。位於肚臍下部腹直肌下段(即肚臍向下5厘米的點,再向左右橫向分開6厘米的區域),相當於足陽明胃經之外陵穴與大巨穴之間。也有稱為“吊筋”的便是此鎖。

開紫金鎖須由旁人扶起患者,使腹部肌肉鬆弛,術者麵向患者,站馬步樁,一手扶住患者腰背部,另一手四指拚攏微屈,用食指指側順勢向上兜起。拇食兩指(大拇指羅紋麵與食指指側)同時拿住吊筋,用力擰動,順氣而開。

4.白虎鎖。左右各一把。位於大腿根部,腹股溝內側端直下三寸大筋處,分前、中、後三關,大筋為中鎖,中鎮前開一寸處為前鎖,後開一寸處為後鎖。有的民間醫生把白虎鎖前中後三關稱為前溝、中溝、後溝。

也有稱上馬、大筋、下馬的。按解剖位置分,白虎鎖前中後三關分別指大腿前部肌肉群的縫匠肌(中段),內部肌肉群(內收肌與股薄肌),後部肌肉群(半腱肌和半膜肌)。

開白虎鎖時患者坐或臥皆可。術者麵向患者,站丁字樁或馬步樁,一手握住患者小腿部或膕窩處,使患者大腿成外展姿勢,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住大筋、上馬、下馬所屬的肌肉組織,分別施用手法。白虎鎖與返魂鎖一樣,鎖中有鎖,也有前中後三關,必須先開三關中的中鎖(即大筋),依次再開前鎖與後鎖。

5.總鎖。位於前陰後部與肛門連線之中點,相當於會陰穴處,民間醫生稱之為“半把鎖”。開總鎖采用食指指法:患者仰臥,術者站在患者右側,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關元穴處並向下按壓;與此同時,用右手食指指肚於會陰穴處向內頂掐,緩慢操作到一定程度時維持一、二分鍾即可。

6.開鎖應用的事項。推拿醫生,認準病情,從何處入手,先開何鎖,不一定八把半鎖都要開齊,先後次序也各有別。大體說來,頭項強直,牙關緊閉,口噤不開,胸腹氣悶,多開青龍、紫金鎖,俗話說:“吊筋一兜,病人開口”。牙關緊閉,口不能言者,必開紫金鎖。肢體強痙,兩手握固,胸腹煩悶,身熱肢涼,應開返魂、白虎鎖。具體地說,就是氣血受阻於何處,先從何處開鎖,哪側氣血受阻,則開哪側鎖,有的患者氣血阻於上,則應從上往下開鎖,有的患者則應隊下在上開鎖(如吊頸患者)。一般開關都是與推拿同時進行,邊推邊開,推拿結合。宜至病人複蘇。無論閉證,痧症,隻要病人開了口.肢體活動恢複了就算達到了目的,它標誌著氣血通道已開通,表示全身各鎖已打開。

小兒姿勢,多以家屬抱在身上,坐臥皆可,力求舒服自然。術者推拿時所站姿勢,大體說來,頭胸腔腹背及臥姿時推拿取馬步站(又叫飛騎樁),即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四肢側麵推拿取丁字樁,即一腳與另一腳呈丁字形。

至於總鎖,民間推拿醫生極為重視,認為半把鎖是“生死鎖”,“救命鎖”,不是極危重患者,此鎖不易閉塞,一般平時推拿中也不隨便開半把鎖,隻在八鎖開齊,病未轉機,患者仍不開口,也不見動彈,垂危之際,萬不得已才開此鎖。有救無救,在所一舉。

推拿開關最好在室內進行,溫度應該使病人適宜為準則,空氣宜流通,不應在外當風處,以兔複遭外邪侵襲。操作前必須剪修指甲,活動指力,以防損傷皮膚,切忌用拇食兩指指峰捏住所在部位開關。施力強度,視病情輕重及患者忍受的程度而定,原則上應輕重適宜,用力均勻。推拿最好直接在體表進行,隔衣開關部位有時拿不準,指力也達不到要求。

開鎖時間除總鎖頂掐時間須維持一、二分鍾外,其它各鎖應在瞬間擠壓內完成,時間過久有傷穴位及組織,開鎖應一次開動,不得反複擒拿。

開關也有它的禁忌證,遇到口開目合,手撤肢冷,神迷冷汗,二便自遺,脈微欲絕,元氣虛極之脫症,陰症傷寒(也有稱之為“傷寒挾色”)之痹縮症,以及中毒及大出血後休克患者,則禁用手法開關。

7、經絡機理。八把半鎖是疏通人體機能活動的一種特殊關卡,與經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從十四經脈的角度來看,青龍鎖是手三陽經必經之處,返魂鎖是手三陰必經之處,紫金鎖是足三陽經必經之處,白虎鎖是足三陰經必經之處,而總鎖則是任、督、衝脈三脈循行起始之處。由此可見,八把半鎖是人體經絡循行的樞扭,是氣血通行的要道,“鎖”開則經絡疏通,氣血流暢,病人複蘇,“鎖”不開則氣滯血凝,病人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