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野外尋找水源與取火(2 / 2)

膜,並將薄膜用繩子捆在鍋或盆上,將一塊小石頭放在塑料薄膜中心(即容器上方),在盆或鍋下小火燒,當溫度升高,蒸發出來的水份會沿著塑料薄膜流入容器內,就可得到水。應注意的是不能大火燒,水的溫度也不能太高,否則,會損壞塑料薄膜。

5.水質鑒別與淨化

(1)水質鑒別。當發現自然界的水變色、渾濁時,先要嗅一嗅有無異味,或滴一些水在手背上感覺有無溫度變化,如果有白紙或白衣服滴一些水看水跡有無顏色變化。一般情況下,變色、有味或溫度高的水不能飲用,可能有汙染,因為純淨的水無色、無味、清涼。

(2)水質淨化。

過濾法。當你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漂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的)將底部刺些小眼兒,或用一個可樂瓶去掉瓶底後倒置並再用小刀把瓶蓋紮出幾個小孔。然後,填入2~4厘米厚的無土質幹淨的細砂、木炭,一層細沙一層木炭的裝入,分別共放5至7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倒入自製的簡易過濾器中,等過濾器下麵有水漏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等將過濾後的幹淨水收集起來。如果對過濾後的水質不滿意,應再製一個簡易過濾器將過濾後的水再次進行過濾,即可滿意。

沉澱法。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木棉枝葉(搗爛)或仙人掌(搗爛)或榆樹皮(搗爛),在水中攪勻後沉澱30分鍾,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不要攪起已沉澱的濁物,這樣,你便能得到較為幹淨的水了。

藥物淨化法。一般說來,除岩石裂縫、小洞、土層中流出的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是江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等,或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可將淨水藥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也可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藥片可兌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2片。如果沒有淨水藥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淨水藥片對水進行消毒,一般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碘酒要加倍;搖晃後,靜置20~30分鍾後,即可飲用或備用。利用亞氯酸鹽(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即在已淨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三、四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隻是水中有些

漂白劑的味兒,注意不要把沉澱的濁物一同喝下去。如果以上的消毒藥物均沒有,可用食醋,也可以對水進行消毒;在淨化過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攪勻後,靜置30分鍾後便可飲用,隻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另外,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2500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下,把水煮沸5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簡便實用。平時,要采用這種方法對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進行消毒,以保證飲水和做飯的需求。

二、野外取火

在野外點火時,應有火源、火絨、引火物、燃料。火源工具有打火機、火柴、打火棒(打火牌、打火條)、燧石等。火絨有禽類絨、牛羊絨、幹燥真菌的粉末、幹草纖維、樺樹皮、燒焦的木柴表麵的黑炭、衣服邊的絨線、棉花、烤焦的亞麻等。引火物有爬行動物的毛發、大型食草動物的糞便、幹草的苔蘚、幹樹皮纖維、幹草、秸稈、亞麻、幹樹葉、塑料袋、紙張等,火絨全部可作引火物。燃料有木材、幹草、煤炭、泥炭、油脂等,全部火絨、引火物都可作燃料。

1.正常取火法。用打火機或火柴,可以直接點燃引火物,然後用引火物引燃燃料即可。

2.放大鏡取火法。用放大鏡聚焦陽光照射易燃的火絨,然後,用火絨引燃引火物,再用引火物引燃燃料即可。用放大鏡取火最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酒精、槍彈的發射藥或導火索,可在幾秒內點燃。此外,放大鏡透過陽光聚焦照射,還可將受潮或被水浸濕後曬幹的火柴點燃。

3.燧石取火法。燧石俗稱“火石”,是比較常見的矽質岩石,致密、堅硬,多為灰色、黑色、白色等顏色,敲碎後具有貝殼狀斷口,有河流的地方一般都能找到。燧石和鐵器擊打會產生火花,所以也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具。具體操作方法是:一隻手拿捏燧石,燧石下墊火絨。另一隻手拿鐵器,由上往下運動,撞擊燧石,便有火花連連迸出,盡可能讓冒出的火花點燃火絨,還要吹幾口氣,才能讓火絨升起火焰。

4.打火石取火法。如果打火機出現問題,將打火機上的打火石取出,放在堅硬的石頭上,緊靠打火石的四周放火絨,用鐵器擊打火石,火石會爆炸,放出火花,也能點燃火絨,還要吹幾口氣,才能讓火絨升起火焰。

5.保留火種。在野外生存中,要注意保留火種,節約火源,確保火種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