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校園
靜靜的和風綿綿地招手
紅彤彤的向陽花頻頻點頭
我在夜雨淅瀝的燈火裏告別
告別的是
沒有沉睡的靜靜的母校
母親啊
今後誰還會聆聽飽嚐酸苦人生的遊子的心聲
經曆過洗禮的校園異常清新
沒有塵垢的校園仍無法
無法留住我舉棋不定的雙腳
我的書稿裏凸凸凹凹出一行沒有痕跡的淺腳印
浮現腦際的摸爬滾打已走向沉寂
沉寂是校園裏最動人的風情
無法聽到校園的繁噪
這不再能溶解我懊悔的心情
雨夜裏的母校麵孔是如此恬靜
彷徨中的我腳步難以安定
一朵孤零零的向陽花
難以讓人相信能釀造北國之春
默無聲息的校園裏
我無法再踏出一片印痕
別了,母校
在靜靜地作別的
正是我異常眷戀的
安靜的母校
——孫立俊詩歌集《心海翻浪》
像鳥兒翱翔過藍天,像魚兒遨遊罷淨水,像旅行家爬涉完千山萬水,像風兒吹過嫩綠的小草,像牧馬人策馬揚鞭歸來,像大海剛經曆過波翻浪滾後歸於風平浪靜,又像長跑運動員跑罷了兩千米正準備離開跑道。望著鮮紅的營旗在和風裏,在陽光下緩緩降下,孫立俊的心裏還湧動著興奮快活的激情。此時,三天冬令營那難忘的一幕幕還在他麵前真幻迭現。
是的,心兒經過波翻浪滾的活躍之後重歸平靜,驀然回首如煙往事,沉思裏會悟出許多帶著濃厚哲學味的深刻道理,頃刻間我們會發現自己似乎成熟了許多,昨日是那麼遙遠,仿佛一頁褪色的陳舊照片,淡薄遙遠,令人遐思邇想。
像所有營員一樣,孫立俊也不想馬上就回老家,他想去逛街,玩一會再回家也不算遲。
冰涼的風在大街上肆意亂撞,行人匆匆,車輛匆匆。人多,垃圾多,廣告牌多,生存空間在迅速減少,珍禽異獸在迅速滅絕,新鮮空氣在迅速變味,這似乎成了人們時刻都離不了的煩惱。孫立俊雖是初來乍到,但對城市生活的煩亂複雜已有體會。城市生活雖看似色彩繽紛,然而,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許並不比農村少,此時,他倒感到了生在農村的自豪,生活雖是清貧了一點,但對他來說更塌實一些,經濟社會,人們為錢匆匆奔走,快節奏的生活過得也挺累。忙活之餘需要休閑,緊張之後需要放鬆,整日繃緊神經過日子,人會對生活缺乏激情,何不熱情擁抱大自然,少一些斤斤計較,多一些豁達與大度,開開心心過日子呢?
是的,留給孫立俊最大的感觸,乃是城市與農村生活的貧富差距,這種強烈的反差確實令孫立俊感到痛苦,城市人的富裕與安樂,確實值得羨慕,可農村生活教給他的,是九匹馬也拉不回的倔強和麵對困難不屈服,麵對挫折不服輸的牛脾氣。他實在不能從心底接受這種實實在在的差距,他的自尊心實在不允許他去豔羨那種自己過不上的生活。此時,他隻能以自詡的清高來淡泊那種快樂的享受,用醉生夢死,胸無大誌等等的貶義詞來嘲諷城市的快樂,以達到自己心理的平衡。可是,他心裏也非常清楚,自己貧窮的祖輩們夜以繼日苦苦勞做的最大願望,便是去改變貧窮,他們渴盼的,便正是自己現在親身感受到的城市的富裕和舒適,富裕不正是人類追求的美好目標嗎?是的,貧窮落後的農村人正在用他們的勤勞和汗水一步步地改變著自己麵對的貧窮和野蠻,他們需要一種不服輸的韌性,他們需要有一種“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的精神去鼓勵鬥誌,隻要他們的手矢誌不移的朝葡萄架伸來,我們就不能鄙視他們,雖然他們沒有城市的優越條件,但他們仍在鬥誌昂揚地奮鬥著屬於他們的幸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更應該理性地去理解他們樸素中所孕含的偉大。
想著這些的時候,他竟然忘記了自己是走在繁華的大街上,一陣激烈的掌聲將他從思緒中拉回,放眼望去,一個不算太大,布置得卻很雅致的房間吸引了他,這間小房前不掛手執高腳杯發出醉意微笑,引得某些人產生不健康聯想的半**人的廣告牌,也沒有燈紅酒綠,猜拳行令,醉生夢死的景象,瓷磚砌的牆壁明亮整潔,翠綠欲滴的迎客鬆上,兩隻漂亮的小鳥似乎正在歡快地唱著婉轉動聽的歌,門匾上印著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休閑戲苑。沒有商業氣息,一種藝術的氣氛籠罩著小屋,這種布置和氣氛,孫立俊不反感,他甚至敬佩起了這戲苑的主人,想象中他肯定對古典戲曲情有獨鍾。進去看看吧,孫立俊想。由於戲曲情節推進緩慢劇情單純,缺乏刺激奇特的鏡頭,所以一般年輕人都有些疏遠它,但孫立俊正好相反,他卻喜歡戲曲,喜歡秦腔那粗獷豪放的唱法,喜歡它感人的情節,唱詞也很有文學韻味,孫立俊看戲總要被感動得流淚,起初他會為自己被感動得流淚而害羞,甚至覺得自己連自己的眼淚都控製不了,真是太不爭氣了。但後來他卻不再為自己的流淚而害羞,甚至為自己晶瑩的小露珠自豪起來,人非草木,豈可無情。人活在世上,若連同情心都沒有,那有什麼意思。
小屋裏擠滿了人,沒想到這裏也會有這麼多人對秦腔感興趣。小屋其實並不小,隻是在高樓大廈之間顯得有些單薄,況且這裏保留下了源遠流長,富有地方色彩的秦腔,能說它小嗎?奔波之餘,人們便能在這裏找到一點輕鬆的氣氛,可以享受歡樂和溫馨,不分高低貴賤,男女老少,可以自由登台亮相,唱一段激情澎湃的秦腔以得到放鬆與發泄。可以自由點唱曲目,有鼓樂師隨時配樂,不求唱得如何的好,隻要快樂就行。上台不必化妝,隨便對著台前的話筒就可以放聲歌唱。這種自由的休閑,孫立俊卻感到是一種特別的藝術。
孫立俊進來時,一個約莫四十歲的中年男子正在唱《周仁回府》中“悔路”的一個片段。場內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有人在下麵還跟著小聲哼唱。孫立俊一下被感染了,他向前擠了擠,好看清那人的表情。前麵站著一個女孩,穿著挺時髦,個頭比自己小了點,視線插頭皮而過時正好看得清台上,這是個很合適的角落。
一段唱完,激烈的鼓掌聲中,人群開始騷亂,前麵的往後擠來,像風吹著沉甸甸的麥穗一排接一排地向後麵倒來,前麵的女孩禁不住這一擠,打了個趔趄,差點兒摔倒在孫立俊的懷裏。孫立俊忙扶了她一把,女孩沒摔倒,可同時她的高跟鞋底兒卻正好踩在了孫立俊的腳麵上,一陣刺心的疼痛。孫立俊咧了一下嘴。女孩站得挺穩當,似乎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到。正在此時,後麵的人群也毫不示弱,又似大海的波浪般朝前擠來。孫立俊防不及防,腳又被高跟鞋踩住,一下爬倒在女孩的背上,女孩轉過臉來:“你想幹什麼啊!”
真是的,腳被你踩住,還滿臉盛怒地轉過來罵人,難道天下的理全是朝著女孩子一邊嗎?孫立俊沒說什麼,嘴很滑稽地朝腳下嚕了嚕,女孩像意識到了什麼,朝腳下望去,緊接著吐了一下舌頭,忙移開腳,從人群中擠了出去。孫立俊感到有些滑稽,暗暗地笑了,為什麼總覺得自己與城市人格格不入呢?其實城市人不是也挺好玩嗎?嗨,也是自己太倔強了,為什麼要帶著先入之見去揣度別人呢?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從窮山溝裏來的,也許是自己自卑感太強了,總覺得有人在鄙視自己。貧窮看來是阿Q頭上永遠掩飾不住的傷疤,越掩飾便會越明顯,自己與城市人最大的隔膜,原來不是貧窮與富裕,而是由它留給自己的意識在作怪,正是太怕自己的貧窮被暴露,才處處有意無意地提防著人家,並產生了嚴重的對抗心理。這女孩不是也挺講理嗎,一旦發現自己的過錯,竟會羞成那樣。嗨,也真難為她了。
走出戲苑的大門,孫立俊心情輕鬆了許多。“啊——”他揚起雙手大吼了一聲,引得旁邊的幾個人都朝他這邊看,他這才意識到這裏不是隨便說吼就可以吼的,不然人準以為你是瘋子。自己也真像個瘋子,說變就變,一會兒莫名地煩惱,一會兒也會無緣無故地高興,看來自己也真還是個孩子。
離戲苑不遠處有一棟書店樓。書,當然會勾起孫立俊的欲望。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書是……談起書的話題,孫立俊會滔滔不絕說出許多耐人尋味的獨到見解,有關書的名言警句也實在太多了。孫立俊感興趣的就是書,他不做猶豫地向書店的大門走來。
裏麵靜靜的,無人喧嘩,無人吸煙,人們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就是偶然有人走動,聲音也是輕輕的。相對外邊的吵雜,這裏無疑是一處世外桃源。孫立俊是實實在在的囊中羞澀,他來這裏隻是想看看書。因為他去書店的次數很多,買書的機會很少,常常會對一本書愛不釋手,但最後還得帶著遺憾放下回去。自己安慰自己的話是:等以後有了機會再買吧!書對他確實太有誘惑力了,書對他也確實太奢侈了。他知道許多書,但他擁有的書卻極少。書中自有黃金在,可他在書中沒有找到真正的黃金,卻找到了許多實實在在的遺憾,有許多書是那麼值得人去反複閱讀,可他與之有一回謀麵已是僥幸,好在他看書幾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隨便一看,便會滔滔不絕,有條不紊地講給大家聽。
在書店逗留的時間是不可能太多的,孫立俊當然要盡快地找到合自己胃口的書。他的雙眼像掃描器,在迅速地搜索。目標,終於逃不過他的眼睛,出現在了他的前麵,那是一本《寫作技巧手冊》,他的手即刻向那裏伸去,就在他的手快摸到書脊的時刻,一隻從不同方向伸來的纖嫩細膩的手也向這本書接近,兩隻手碰到了一起。驚訝的他停住了手,臉向這邊扭動。同時,兩個人也碰到了一起。他看到的是一張同樣寫滿驚訝的臉,不是別人,正是在戲苑裏踏過孫立俊腳麵的女孩。
“你——看”兩個人同時說,可誰也不再伸手。兩個人開始你推我讓,最後還是孫立俊找到了一個讓步的理由,“女士優先,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還是——你看吧!”
女孩不好再推辭了,她說:“我拿著,咱倆看吧!”
兩個頭湊到了一起,女孩纖嫩的手慢慢地翻著書頁,兩個人像好朋友似的同看著一本書。書店裏竟有好多雙眼睛移開了書本,好奇地望著他們倆。也許,在他們的意識裏,這是在兩個正在熱戀的年輕人之間才會出現的鏡頭,這是一幅和諧的圖畫,這是一首動聽的情歌!可鬼都知道他們還不認識。
當女孩翻下一頁時,孫立俊的眼睛向別的地方看了看,本是無意的一瞥,他卻發現了許多雙眼睛,正從他倆的身上掩飾性地移開,他預感到什麼,渾身不自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