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友
隆德縣位於六盤山西麓,寧南邊陲。東望關陝,西眺河洮,南接秦州,北通寧朔。遠在新石器時代,古代先民即在此從事狩獵和原始農耕生活,創造了豐富厚重的原始文化。受特定的地理環境、曆史源流和生產條件的影響,在這裏所創造和積澱的諸多文化現象與中原文化相聯係,繼承了其古樸、淳厚的自然傳統。而根植於民間的傳統文化,因受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相互影響,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地域風格,得到較完整的保留。
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其浩繁譜係和根脈折射出無限生機,顯示出極其巨大的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如響譽全國的農民畫藝術,是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農民藝術,清新淳樸,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濃鬱,對於了解六盤山地區農耕文明,研究我國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民俗風情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被譽為“民間藝術活化石”的高台馬社火,源於原始宗教活動,融民俗、傳統和藝術於一體,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磚雕藝術,始於唐宋,而興於明清,素以工藝精湛而聞名西北地區;剪紙藝術紮根於農村,緊密聯係生活,代代相傳,迄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佳品層出不窮;民間刺繡藝術,針法獨特,繡法多變,質地厚實、細密,色彩豔麗,展示著地域的荒原,呈現出原始的壯美;民間彩塑,繼承了傳統的工藝手法,吸納了濃鬱的現代生活氣息,題材多變,獨具匠心;承載著很多民俗事項的九龍池,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神聖的宗教文化、獨特的曆史、神秘的神話傳說、濃鬱的人文氣息給人留下難以磨蝕的記憶;立意新穎,刀法嚴謹,印色古樸典雅,精巧細膩的篆刻藝術,顯示了創作者的智慧和藝術技巧。
一、民族民俗藝術特點及資源優勢
隆德縣民間文化藝術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文化內涵的涵蓋麵非常廣泛,其藝術形式共計三大類22項。一是民間文學,主要包括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歌謠、民間諺語等。二是民間藝術,主要包括社火、民歌、花兒、口弦、歌舞、戲曲、說唱等。三是民間美術,主要包括書法、繪畫、篆刻、皮影、刺繡、花燈、回族服飾、泥塑、編織、磚雕、根雕等。這些民間藝術與回漢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既在傳承中繁衍生息,又在發展中熠熠生輝。
1.民間文學以其鮮明的主題,質樸純真的風格,生動形象的語言,風趣詼諧的情節構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特點。神話故事根據六盤山區人民在對事物認識的基礎上,進行了獨特的藝術加工,敘述了宇宙萬物和人類的起源,解釋了荒蕪時代充滿神奇的仙境世界,塑造了戰勝自然的理想化英雄人物。民間歌調大體包括刺世和頌世兩個方麵,這些歌謠比較全麵地反映了六盤山區人民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他們的多種思想感情,並以婉轉悠揚的形式廣泛流傳。民間諺語符合口頭語言的特征,通俗易懂,主要反映了這一地區古老的民族傳統心理、意識、道德、觀念,揭示著勞動人民的喜悅與歡樂,凝聚著廣大群眾的辛酸與痛苦。這些諺語都是廣大勞動群眾,對千百年來的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是難得的精神財富。
2.民間藝術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其曆史淵源十分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借助原始繪畫和雕塑,開始探索用藝術的語言來表達祈求和願望,為民間藝術的發展開創了曆史先河。高台馬社火是勞動人民祭祀土和火的一種活動形式,其內容豐富,融民俗、表演、造型、彩繪、手工製作、現代科技於一體,具有鮮明的傳遞性、創造性、藝術性。隆德高台馬社火與其他地區不同,是把馬社火的裝扮溶入高台社火之中。一般是在春節和喜慶節日表演,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無語言,二是靜態造型美。比較強調主觀感受和意念表現,它的造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其造型奇異,形態逼真,動作驚險。有的翩翩起舞、有的飄飄欲仙,它以富麗、精巧、玄妙而取勝,具有獨特的魅力。農民畫藝術是農民思維與物質觀念的產物,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節慶、宗教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題材新穎廣泛、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線條簡練、色彩鮮豔、不拘古法、不落陳套,構圖不受透視色彩形式的限製等特點。“九龍山朝那湫”盛大的傳統廟會,具有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內涵,融民俗、神話、傳說、祭祀等文化空間於一體,體現了先民對自然的信仰、依賴的心態和相依為命的意念。曆經100多年的楊氏家族雕塑藝術,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一套較完整的理論體係,是祖輩高度智慧和藝術創造力的結晶,它內涵豐富,融民族、民俗藝術與現代科技為一體;在造型表現和刻畫上,力求精練概括,姿態生動自然,誇張與寫意適中,不失法度,特別是人物塑造比例準確,表情各異;在色彩處理上經粉底、瀝粉、礬染、塗色、點飾圖案、裝金、罩光等方法著色後,其色度豔麗,對比明顯,古樸典雅,並有防潮不退色等功效,具有鮮明的傳遞性、創造性、藝術性。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工藝之一。隆德回族刺繡大多以花鳥魚蟲、民間傳說、曆史故事等為題材,采取實心繡、空心繡、藏針繡以及倒勾針繡等多種刺繡方法進行創作,其文化內涵表現出實用性強、古拙樸素、寓意深刻細膩、表現手法具有文學性的特點。大體有六種表現類型:一是神話傳說、神話人物、民間傳說類。二是文史作品人物類。三是宗教故事、人物類。四是花鳥蟲魚類。五是民俗文化類。六是時代主題類。剪紙作為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具有獨特的風采和魅力。隆德民間剪紙藝術,通過一代又一代回族剪紙藝人不斷的創新發展,日趨成熟,日臻完美,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構成回族裝飾藝術中別具特色的一部分。其創作原則是把現實作為創作對象,不作模仿的對象,運用誇張、幻想以及象征的手法,隨意發揮,在構圖藝術上,追求對稱、疏密有致,矛盾統一,並有程式化、圖案化的特點,具有極強的觀賞性、裝飾性。隆德篆刻藝術是民間工藝美術的一絕,頗具特色。創作者借鑒傳統篆刻藝術,運用多元藝術手段創造並追求構成效果和刀下趣味的現代感覺,印風沉靜、工穩、精巧、雋永、辣厲,使其具有獨立的觀賞價值,古樸多姿的傳統美學價值,永恒的曆史文化價值。磚雕是我國傳統的造型藝術之一。創作手法分“捏活”和“刻活”兩種。隆德回族磚雕藝術由於表現對象的要求,在技法上以精巧細膩見長,以圓雕、半圓雕突出主題,以浮雕相襯托,運用各種刀法,並吸收了中國繪畫技法中的“皴法”技巧,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構成回族建築藝術中別具特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