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金融危機形勢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1 / 1)

徐超 馮傑

2008年下半年,因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並引發連鎖反應,波及資本市場和實體產業,美國經濟嚴重受挫,金融危機震蕩了整個世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我國的外貿、能源工業。尤其是作為我國經濟主力的東部沿海城市,進出口工業貿易受到很大影響,出口銳減,企業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金融危機還向其他相關產業鏈蔓延,導致上下遊產業的能源需求急劇減少,運輸物流行業大量閑置,經濟流速銳減,大批失業後的農民工開始返鄉,給本來就麵臨人口眾多、就業困難的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壓力。

金融危機爆發時,人們承受著沉重的經濟壓力,悲觀情緒籠罩人們心頭,許多家庭麵臨現實生活的壓力,人們難以適應,生理和心理都會難以駕馭,容易造成家庭和社會的不穩定,導致政治和國家的危機出現。關鍵時候,需要通過其他方式排解、緩解人們的壓力。而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豐富精神生活,引導人們的思想向著更積極、更健康、更堅強的層麵去思考。需要通過精神領域的不斷開拓和拓展,讓人們開闊心胸、眼界靈活,更好地在危機中抓住機會,迎難而上,突破自我,跳出困境,贏得未來。

精神層麵的需求在危機時刻也需要針對性的精神產品。古代文明、近現代文明,都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優秀素材和值得深思的偉大作品。現代科學進步,高科技設備齊全,科技已經大眾化、普及化,為我們更好地推廣普及精神文化產品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平台和受眾市場。文化產業的開發,能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物質生活豐富充裕之後人們的高層次精神需要。經濟繁榮時,文化產業發展亦是順流之下,突飛猛進。當經濟遇到困難時,經濟停滯了,但文化產業更應大有作為。

書籍、電影、電視劇、歌曲、戲劇為人們提供了直觀和容易獲取的精神文化產品。國家對博物館、圖書館的免費開放,通過財政補貼,為群眾的高層次文化需求買單。文化產業和產品在這個艱難時刻,是人們心靈休憩、穩定心態、激發戰勝困難的信心,樹立堅強的信念,勇於麵對困難與挑戰的最好方式和選擇。通過這些精神文化活動,可以讓人們遠離沮喪和壓力,遠離酗酒和暴力。沉靜於心靈,與曆史和哲理對話,讓心靈更健康,讓思想更純淨。與自己對話,彼此溝通心靈,與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對話,激發靈感,克服困難,創造更新更美好的新生活。

文化產業的從業者,需要深刻認識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靜心尋找靈感,努力創作出優秀文化作品。危機時刻,需要優秀的文化作品出現,剖析社會的深層次內涵,讓人們以積極的方式去思考,給人們以信心和力量,慰藉心靈,為文化產業發展奉獻力量。

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廣泛帶動上下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亦可在此危機時刻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有助於緩解金融危機的壓力。人類精神文明寶藏可挖掘的東西豐富,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優秀曆史文化傳統,比如藝術、宗教、科學等等。懷著一顆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心,鑽研於這些優秀偉大的人類發展文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一定能把文化產業發展好。發展亦不是閉門造車。當下,國際、國內,最新的理論思想、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不斷應用於文化產業開發,帶給人們的已不是傳統上的紙質書籍,灌輸式的被動接受的文化消費環境;而是通過新的視聽體驗,新的科技互動,讓文化產業的消費者成為參與者,被精神文化所包圍,充分運用各種現代化、高科技輔助工具和設備,為消費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文化產品,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精神文化愉悅和豐富的文化知識。

金融危機中,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深層次需要,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當然,文化產業與時俱進的發展,也需要眾多行業和產業的輔助,提供軟硬件設施。擴大文化產業的投資領域和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為克服金融危機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係寧夏固原博物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