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章節 第407章 大結局(3 / 3)

這叫旁的孩子都羨慕的不行。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在西北玩瘋了,誰也不願意再回到京城那地界兒去。

沈昕娘和丹心還真見了微服過境的二皇子和金香。不過如今土門可汗病重,二皇子不敢多呆,便立時帶著金香返回。

匆匆一麵,互訴衷腸,情誼亦不減當年。

小女兒方琸三歲的時候,沈昕娘終於決定起程,離開西北,前往靈山。

重建靈山之事,她一直不曾放下,這是她的夢想,也是她的承諾。

一群孩子們分離之時,最不舍的竟是因為方離還挨了一頓打的虞家大郎君。他抱著方離的袖子,哇哇大哭,“哥哥走了,誰帶著我玩兒?誰給我說那麼多有趣兒的故事?誰陪我熬鷹?誰跟我一起打獵?你別走,離哥哥,你別走……”

方離大人一般摸著虞景然的腦袋,“男兒流血不流淚,不哭。等你再長大一點,到靈山找我,咱們仗劍走天涯!”

虞家大郎君被方離的言語和氣勢震住,瞪著一雙淚眼,憧憬著將來跟離哥哥一起,仗劍走天涯的瀟灑氣概。

待方琰沈昕娘一行都上了馬車,他的離哥哥也在馬車窗裏探出頭來,衝他連連擺手的時候,他才狠狠的點頭,“哥哥,你等著我,待我跟我爹爹學好了武藝,我一定會去找你!”

沈昕娘要回靈山,丹心自然要跟著。丹心跟著,黃帥印自然沒理由不去。黃帥印要走,自然要拖上他亦師亦父的師父紫陽真人。

紫陽真人攏共就黃帥印這麼一個徒弟,除了這徒兒外,也沒有旁的牽掛,去就去吧,也就跟著到了靈山。

一大群孩子,雖然離開西北這麼好玩兒的地方的時候,還哭喪著臉,十分的不舍。可很快就又玩兒開了,在馬車上就想出各種稀奇古怪的戲法兒來。

沒出了西北,先前的不舍鬱悶就一掃而光,比大人倒恢複的更快些。

到了靈山之後,方琰立即從附近征集百姓,付以極豐厚的酬勞,重建靈山。因為工錢給的足,這裏原本又是窮鄉僻壤的地方,能見著比下地幹活兒,上山打獵更輕鬆,收入還更高的活計,周遭村民分外踴躍,紛紛上山搶著幹活兒。

方琰同紫陽真人還會些土木,雖然兩人的眼光風格十分不同,倒也能商量著來。一老一壯兩個男人,整日的指揮著一眾百姓,這兒蓋屋舍,那兒建亭台。忙的不亦樂乎。

沈昕娘等一群婦孺,就在山下的小村落裏住下,有時向村裏的娘子們請教種菜織布,有時教村裏的孩子認字讀書。丹心手巧,剛進了村子沒多久,“徒弟”倒是收了一大堆。年齡從五十到十五,天天跟在她身後,向她請教廚藝,繡活兒,一口一個“黃家嫂嫂”那叫一個甜。

丹心不吝嗇,誰問都肯教,教一遍不會,第二遍第三遍她也不惱,直到學會了,她臉上自始至終都帶著笑。

有丹心做飯,沈昕娘從不下廚。她倒是越發的喜歡孩子,整日裏教孩子們識字念書,講山外頭的故事,孩子們都喜歡圍在沈昕娘和沈昕娘的幾個孩子身邊。

方離自然就成了這群孩子的孩子王,不過他謹記爹娘自小就交代過他的話,決不能讓旁人知道他能聽懂任何動物的言語,就算偶有被人發現,他對著個動物自言自語,他也都能圓過去,不叫人懷疑。

他反倒還用自己的方法,教孩子們馴養鳥畜,讓這群孩子都能有自己能控製的小動物。這越發讓他受到孩子們熱切的崇拜,整日圍著他,向他討教馴養動物的辦法。

待靈山的房舍建好以後,沈昕娘一行就搬到了山上去,並打出招生的告示來。不論年紀貧富,不論先前是已經讀書識字,還是目不識丁,都可以入靈山學習,靈山的課程也是五花八門,有天文地理,養生道法,有文治武功,甚至還有馴養動物,烹調女紅。

家貧甚至不收束脩,隻待將來學成之後,要麼留在靈山,教習更多的人,要麼出師下山,待有了一番作為,再回報靈山皆可。

一開始前來學習的隻有臨近山村裏的孩子,和一幹的遊手好閑好吃懶做的閑人。

在眾人都以為靈山突然來的這一群人,不過是有錢人閑的發了慌,無事可做,在這兒找樂子呢,呆不了多久就要走。可沒想到,他們不僅沒走,就連一開始上靈山學習的人,都一天天一點點的發生了變化。

孩子們變得更加知禮,更加強壯,從目不識丁,到能讀書寫字,不說出口成章,也是文采不凡。

那些遊手好閑的懶人們,也不知經過了何等的調教,竟痛改前非,換了個人似得,勤勉好學,既識字,又知禮,有條件的下了山後,還從家裏頭扛了糧食到山上,自覺的將自己的束脩都交齊了。從前有便宜就占的人,如今也開始為鄉裏鄉親做好事,可叫一眾等著看靈山熱鬧的人,都驚掉了下巴。

靈山的名聲不知怎的就傳揚了出去,越傳越廣。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靈山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景象,因來往人多了,就連靈山下頭的寒酸窮困的小山村都越發富足起來。

“原來你的想法,和掌門人是不同的,我以為,你會像掌門人一樣,關起們來,將靈山藏匿在這大山之中,也尋覓那些無牽無掛的孩子,悄悄帶入靈山,教習外門或是內門的功法。”夜深人靜之時,方琰和沈昕娘依偎在房頂之上。

兩人仰頭,看著天上又大又圓的明月,回憶著過往,相互緊握著彼此的手,低聲輕語。

“原本也那麼想過,後來覺得,像現在這般才能將靈山發揚光大,隨著有人走進有人走出,才能將靈山所交給他們的東西,帶到外頭去,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將靈山的信念,播種到每一寸土地上。如今靈山沒有什麼密不可言的天賜珍寶,卻有這比任何珍寶都更珍貴的東西。不怕人知道,不怕人傳揚。”沈昕娘笑著說,“師父看到,一定會很欣慰的。”

“仁愛,寬懷,胸襟,有責任有擔當,甘心奉獻甘願付出……這真是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的珍寶,挖出這珍寶來,不禁能照亮自己,更照亮身邊的每一個人。”方琰輕聲呢喃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