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極端的資本主義、將共產主義極端化,都給人類造成過重大的災難。不容否認,蘇聯以及柬埔寨等國家曾經將共產主義推向了極端,在20世紀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當時教條理解的共產主義思想,及中央集中的計劃經濟、單一的公有製和僅按勞分配等的以三位一體經濟製度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體製,在經濟發展方麵,並沒有像實行資本主義的新興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等,在現代化的競賽中獲得成功,甚至是以失敗而告終。
資本主義社會學習著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內容,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資本主義社會曆史上,資本嚴酷剝削勞動,尤其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代,工人生活慘不忍睹,是極不人道的。工人運動的興起,特別是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逼迫資本主義社會朝著加入社會主義的方向進行一係列的改革。如適當增加政府幹預,加強宏觀調控,彌補市場缺陷;工會合法化,形成勞工法律和合理的工資製度;建立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增加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的投入,並且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福利社會等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製度的內容也在進行重大的調整,吸收了相當多的社會主義要素。
而社會主義社會,也向資本主義借鑒和學習成功的經驗,進行重大的改革。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社會主義各國在不斷地進行著經濟和政治體製改革的探索。中國從70年代末開始,轉向了經濟建設和民生,否定和摒棄了以階級鬥爭為中心,以政治運動搞建設的道路,走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促發展的道路。30多年來,我們從中央的計劃經濟轉向了以社會供需調節的市場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單一的一大二公的所有製結構,轉向了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體製;從單一的按勞分配,轉向了按勞分配為主,多種要素按貢獻合法分配的分配製度。而且,我們以開放的姿態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外資投資、企業及其管理者。實際上,過去僵化的傳統計劃經濟、一大二公和單純按勞分配等三位一體經濟製度為基礎的傳統的社會主義,已經被全麵改革。
中國30多年來經濟體製的改革,也推進了政治體製的改革。我們並沒有實行國家領導的家族世襲製;建立了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退休製,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製;推進黨內民主和執政方式的改革,改進黨內選舉製及其監督體製;新聞信息放開,互聯網改革,特別是微博等形式的信息傳播機製發展很快;立法逐步民主科學和公開化,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行政和司法三者初步製衡的政權治理結構;從人口的城市單位、家屬院和農村公社大隊戶籍、檔案、糧食關係的管理體製,城鄉分割,勞動計劃招工,向人口自由遷移,自主擇業,自由居住,自由出行,身份證管理轉變;我們建立和完善了農村村委會的選舉製度,並逐步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黨政領導、法院和檢察院院長等的黨員和人民選舉及其監督體製;我們在逐步放開民間社團組織的設立,完善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的自治,形成政府、社會、法人和自然人的社會治理結構;我們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調整了宗教政策,允許並尊重信仰自由,充分發揮宗教在建設社會主義中的積極作用。整個國家的政治體製雖然還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還需要繼續推進改革,但是,與30多年前相比,中國的政治體製發生了明顯的改革和天翻地覆的變化。
縱觀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曆史,我們發現通過互相學習長處,改革缺陷,形成了更加符合發展,保障民生,平等公平的大社會。實際上,在借鑒學習方麵,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從傳統的模式,向更加人道的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轉變。中國正在朝著一個人道、民主、自由、法治和秩序的現代國家邁進。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防止極端資本主義和極端共產主義出現;當然,還包括防止和遏製極端法西斯主義,極端宗教和恐怖主義在世界的複活和蔓延。極端法西斯主義和極端宗教及恐怖主義,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寬容對待不斷改革的不同製度的社會,不以冷戰思維考慮和有我無你、你死我活的方式對待社會製度的分歧;建設性地促進各種製度間的相互學習、借鑒和改革。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也要和平相處,共同改革和發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和平發展道路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