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後記。
致謝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新西蘭國家圖書館提供了大量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法國的黎征女士所提供的幫助。
特別感謝當當網副總裁王曦先生給予的支持和鼓勵,同時感謝胡勁華先生及責編吳春豔女士為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工作。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家人們,尤其是我的妻子。在無邊的黑夜裏,他們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淩滄洲(著名作家、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
100年前,滿清帝國之崩潰,確實是內外合力的作用。一頭龐大的怪物倒下,總會激起塵埃,並且伴隨著後續震蕩。
曆史上總不乏預言家,比如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19世紀中葉就預言,不出50年,帝國將抽心潰爛。潰爛乃至潰敗既不是改良派也不是革命派造成的,僅僅是滿清帝國搖搖欲墜,革命黨人推了最後一把,用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槍聲為這垂死的帝國壓上最後的稻草。
今天的中國,人們將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但是辛亥革命的追求和夢想究竟實現了多少?有幾人發問?今天的學界,據說遺憾晚清立憲未成的聲調漸成主流。而在我看來,立憲未成固然可惜,但滿清帝國確實沒有立憲的土壤,即使當時勉強君主立憲成功,中國也未必不在20世紀的中期像伊朗和阿富汗一樣幹掉君主,何況正如趙烈文等人的說法:“本朝開國太過殘暴血腥。”
天朝比起沙皇俄國的崩潰,還多一層紅腫的潰爛之處:那就是曆史記憶深處民族征服的傷口。所以,俄國君主製崩潰,短暫共和立憲,旋即走向極權,按索爾仁尼琴的象征寫法是紅輪滾滾,中國的君主製崩潰,卻是黃輪滾滾。不久,中國也迅速趕上了俄國的節奏,在巨大的黃輪邊緣塗上一抹血紅。
今天檢討晚清殘局,回看晚清夕陽殘照,對20世紀三股激蕩的文化思潮看得更加清晰:激進主義、保守主義、自由主義。最終激進主義占了上風,籠罩整個20世紀中國,其曆史鏈的演進,相信許多人看得分明。
請我們今人,不要把製造持續不安的動蕩和後續黑夜的責任,推給那些彎弓射殺晚清殘陽的辛亥革命誌士,“黃花崗的烈士地下有知,能否原諒我們?”
正如莎士比亞式的台詞會說:痛苦,長久的痛苦,讓我們幫助帝國結束長久的痛苦吧。假如我們穿越時空,恭逢晚清帝國即將潰敗,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在看透其冥頑不化、拒不立憲、拒絕把“滿清皇室萬世尊戴”的極端權力還給人民的麵目後,我們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幫滿清王朝終結他的痛苦,把他扭曲變形的醜陋殘軀盡快安葬,防止他的專製陰魂複活。然後,引入浩蕩的人權、自由、民主西風,除此,身在帝國晚年的人們還能做點什麼?!
[1]《清實錄》
[2]《清史稿》
[3]《欽定大清會典》
[4]《籌辦夷務始末》
[5]Aeneas Anderson:A Narrative of the British Embassy to China.1796.
[6]John Barrow:Some account of the public Life and selection from the unpublished writings of the Earl of Macartney。1807.
[7]Peter Hall:The first industrial city:Manchester 1760–1830.Weidenfeld&;;Nicolson,1998.
[8]Denis Crispin Twitchett,John King Fairbank: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9]Tertius Chandler:Four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An Historical Census.St.David's University Press.1987.
[10]H.B.Morse: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1635-1834.Clarendon Press,1926.
[11]Robert Van Bergen:The Story of China.American Book Company,1902.
[12]Demetrius C.D.K.Boulger:History of China.London,W.Thacker&;;Co.,2,Creed Lane,E.C.1898.
[13]Carlos Augusto Montalto Jesus(1863-1927):Historic Macao,Original Publisher:Kelly。1902.
[14]Geoffrey Gunn:Encountering Macau:A Portuguese City-State on the Periphery of China,1557-1999.Boulder:Westview,1996.
[15]David Brewster:The Edinburgh encyclopaedia。William Blackwood,1830.
[16]Martin Booth:Opium:A Histo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
[17]Samuel Wells Williams:Easy Lessons in Chinese:or Progressive Exerciss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at Language.Printed at the office of the Chinese Repository,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