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落日餘暉(1 / 2)

穆阿紮姆的勝利

奧朗則布的去世同時也是莫臥兒帝國解體的信號,他在生前曾擔心死後王子們之間會發生內戰。為了防止擔心成為現實,奧朗則布留下了一份遺囑,在遺囑中告訴他的三個兒子穆阿紮姆、穆罕默德·阿紮姆和穆罕默德·卡姆·巴赫什,要和平地平分帝國領土和權力,不要再發生戰爭了。

可是奧朗則布的遺囑沒有起到作用,他一去世,三個王子如同50年前的他一樣。為了奪取王位而殘殺在一起。當時穆阿紮姆是喀布爾的總督,阿紮姆是古吉拉特的總督,穆罕默德·卡姆·巴赫什是比賈普爾的總督。穆阿紮姆向阿紮姆提出建議,要求按父親的遺囑來瓜分帝國,但他的建議沒有得到采納,於是雙方就打成一團。1707年6月,兩個人各自率領軍隊,在阿格拉附近展開了一場大會戰,戰爭結果是阿紮姆戰敗陣亡。取勝之後的穆阿紮姆立即向卡姆·巴赫什發動進攻,海德拉巴附近的一場戰鬥中,穆阿紮姆又打敗了對手。1708年初,卡姆·巴赫什因傷致死。

把兄弟都消滅之後,穆阿紮姆就登上了王位,他的稱號是巴哈杜爾沙。可是他的年紀太大了,沒過幾年,就於1712年2月27日去世了。

此後,莫臥兒王朝就進入了晚期,就像一隻破舊的船在風雨中搖擺。

王朝中分屬於各個不同幫派的貴族們明爭暗鬥,爭奪對皇帝的控製權。各派相互打擊的結果,就是接連不斷地更換皇帝。從1707年到1837年之間,竟然更換了14個皇帝。在1719年,就四易帝位,換皇帝就如同換件衣服一樣省事。這14個皇帝中被殺、被廢、被弄瞎眼的就有4個。這些不同派別的貴族在鬥爭中有時還利用王朝之外的勢力,拉攏過來壯大自己派別的力量。莫臥兒王朝後期的各個皇帝大多是被用來作為傀儡而立起來的,因此也就多為懦弱無能或是沉溺酒色之人,即使其中有個別想自強自立的,也被廢黜掉了。莫臥兒朝廷的空殼能夠被殘留下來很久,並不是因為它的生命力還很強,而是因為它還有作為傀儡的價值。

莫臥兒中央王權也逐漸縮小,各個地方諸侯紛紛獨立。拉其普特、賈特、錫克等部族先後起義,馬拉塔人的勢力迅速擴張,他們的軍隊攻占了馬爾瓦、古吉拉持、拉賈斯坦等地,大有取代莫臥兒人之勢。後來,波斯的納迪爾沙和阿富汗的艾哈邁德沙·阿卜達利,多次率軍入侵印度,給沒落中的莫臥兒帝國以致命的打擊,從此這個帝國就在曆史上漸漸淡出了。

納迪爾沙的入侵

巴布爾和阿克巴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的不肖子孫們會如此腐敗無能,而且正是他們的無能葬送了先輩千辛萬苦打下的基業。就像當年巴布爾進入印度一樣,現在的波斯人也從西北方向,在他們的首領納迪爾沙的率領下,向廣闊的印度大地進軍了。

當初在1722年,波斯曾一度被阿富汗人打敗。1727年,在波斯人發動的對阿富汗人的收複領土戰爭時,納迪爾沙參加了波斯國王沙·塔赫馬斯普的軍隊。複國成功後,納迪爾沙成了波斯的實際統治者,並且在1732年把沙·塔赫馬斯普廢掉,成為波斯真正的統治者。

1738年,納迪爾沙開始調集軍隊,向印度進軍,他所選用的借口是莫臥兒人虐待了他的使者。

由於莫臥兒王朝沒有力量顧及西北邊境的防禦,1739年,納迪爾沙就輕易地占領了加茲尼、喀布爾和拉合爾地區。喀布爾和旁遮普的莫臥兒總督納西爾汗和紮卡裏亞汗率軍進行了抵抗,但是他們所作的微弱努力在納迪爾沙麵前沒起到多少用處,而德裏的中央政權為了爭權奪利,根本無暇理睬他們的求援。

隻有當波斯的軍隊已經攻擊到德裏附近時,莫臥兒王朝的君臣們才匆忙組織起軍隊,去阻擋波斯人的進攻。但是,他們在1739年2月被波斯人給擊潰了,戰敗的莫臥兒皇帝隻好任由納迪爾沙擺布。

得勝的納迪爾沙帶領波斯軍隊,裹脅著受辱的印度君臣一起進入了德裏。

進城之後,在聽說一些波斯士兵被殺死的消息後,納迪爾沙就狂怒起來,他發布命令,對沒有逃走的德裏市民進行大屠殺,這場大屠殺從早上八時一直到下午三時。房子被洗劫一空,所有男人一律被殺死,所有婦女都被拉走當奴隸。

根據波斯人估算,他們在德裏勒索到了15000萬盧比的現金和大量的珠寶,還帶走了300頭象、1萬匹馬和同樣數目的駱駝。這還不算完,波斯人的入侵不僅給印度的民生造成沉重打擊,信德、喀布爾和旁遮普等地區也割讓給了波斯人。

經過這次打擊,莫臥兒人僅有的一點威嚴也失掉了,它的衰落也就順理成章了。納迪爾沙的入侵使莫臥兒王朝耗盡了一切,它再也沒法彌補了,因為自身的造血功能已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