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不能怨人家醫院,誰也不願背一個見死不救的罵名。話又說回來,誰讓自己混得這麼慘,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可以既往不咎,但自己就別再裝糊塗啦。要想轉危為安,必須得找出影響平衡的真正原因。
陳大慧先生貢獻給大家的“傳統文化論談”節目,介紹過幾位厄病康複者的經曆,相信你若是看過也一定會受到些啟發。一種不健康的意識形態,衍生出了一種不健康思維方式,延著這種傾斜的思維方式,必將會滑向一個極端,產生一係列的失衡現象。這些現象應該就是所謂的災禍,其中也包括生病。能不能找出一種跟忌妒、怨恨、恐懼、貪婪與固執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病來?你若是現在把鞋脫了,問我腳氣跟什麼有關係,那就說明你這個人已經相當固執了。所有的壞習慣都是潛意識的行為體現,都離不開固執。把自己的缺點一一寫在紙上,然後發誓願不再幹傻事了,做到這些並不難,難的是怎麼來發現自己的缺點。
大家都知道《弟子歸》是一部很好的少兒啟蒙讀物,仔細品味之後,你又會發現其實這就是一套平衡處世的行為規範。還別不服氣,敢不敢逐條對照一下,到時候就知道自己扭曲得已經不成樣子了。不過沒關係,意識形態可以參照前麵探討的招式去重新建立一下,別忘了苦海無崖,回頭就是岸,過能改之實歸於無,今天想明白了,明天咱就換一種活法。什麼都不用急著做,先以孝敬父母開始,不用去感謝誰,學會平衡就好。
要聊待在父母身邊的好處,恐怕又得寫一本書,但是就算你願意這麼做,也未必就會有那麼大的福分。父母不在身邊,很可能就會被騙,象聰明人布萊特一樣上當。我們沒辦法不讓別人來騙自己,但我們有能力不讓自己來騙自己。
我有一個頗受非議的習慣,那就是每天要刷三次牙。實際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隻要是吃過東西都要刷牙,這就與早晚各刷一次的大眾習慣格格不入了。同樣都是想用牙膏來保護牙齒,防止牙釉質被侵蝕,我也不理解在早晚刷牙的意義何在。飯後附著在牙齒表麵的腐蝕性食物,五分鍾以後就開始工作了,剛醒來和臨睡前肯定不是清除它們的最佳時機,所以我選擇在晨起時漱口,用餐後再刷牙而且刻不容緩。非正餐盡量不吃東西,就算吃完水果後也要漱口,因為我的牙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再不亡羊補牢,恐怕就得啟用義牙了。
我是真害怕牙痛,就象害怕抽煙、喝酒一樣。我不吸煙,並盡可能離抽煙的人遠一些,當然了是在他們享受尼古丁的時候。我不飲酒也已經十年了。煙酒商都對我說,煙酒不會是白活半輩,我要對他們說白活就白活吧,總比煙酒全會,不停地遭罪要好。
為了證明人活著不是為遭罪,我們的確不能總跟著欲望瞎走,是非不明,善惡不辨。每當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最好有所求而有所不求,目的是永遠都離不開平衡。很多事情的目的性的確模糊不清,讓人頭痛眼花,這時就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直覺也有人稱為“第六感”,是存在於我們淺意識裏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它在災難來臨之前會給你很強的提示,可惜的是這種天生的神功也都被我們自己給屏蔽了。聽說過很多關於癌症患者奇異康複的報告,說這些不治之症被一種種特殊的習慣征服了,比如去吃一些專一食物,不!確切地說應該是物質,這其中包括糖、礦物、水果、昆蟲等等可思議和不可思議的。科學家也沒法解釋癌消失與這些物質之間的直接聯係,但功勞還是離不開直覺。
平衡一旦被破壞,直覺在第一時間就會通知你是生活環境出了問題,還是生活習慣不對勁,這包括每一個細節。有人幹脆離開家,離開固有的生活圈子,去周遊世界,等回來病也好了。反正無論去哪,潛意識都不會向你推薦住進醫院,這可能就是醫院再豪華也沒人願意去的原因。
長期生存在家的環境裏,結果得了病,隻要條件允許趁早離開。當然了要是在外麵得的病,那就趕快回家,通過改變周圍的環境事物,調整心境,以建立一個全新平衡的氣場。這樣做能不能成功,甭問別人,除了自己誰說了都不算。在背水一戰的時刻,我們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隻要還能動,就不會躺在那毫無意義地去幹靠。把病床留給更需要的人吧,還有那麼多細胞在等著你呢。
其實你要是願意的話,可以一生下來就把靈魂交給上帝,但真沒有必要過早地就把身體交給私人醫生。與其在眾神麵前起誓發願去求長生,不如讓你的守護者們看明白你到底想幹什麼。
也許你正在生著病,不過用不著憂傷,痛苦裏頭一定蘊藏著康複時的喜悅。當然了!全愈時你也不必過於高興,此病不好,怎麼能再得彼病呢。什麼?你再也不想得病了。
那好吧,這回的遊戲規則就由你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