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話西遊》裏廣為流傳的經典對白,雖然有些搞笑,不過仔細一想,也還是有些道理的,那就是:
想要什麼就要說出來,否則,你不說,別人怎麼知道你要什麼呢?
同樣,父母做錯了什麼,孩子也要及時指出來。否則父母隻能是蒙在鼓裏,孩子也隻能是生氣發火,卻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我們家長都是為孩子著想啊,你說都快高考了,我們家長不是好心好意為他做一切事情嘛“真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做得多了嫌我們讓他們丟臉,做得少了又嫌我們不關心他們”。父母其實是很想知道孩子為什麼對自己有意見,想搞清楚自己是哪裏做得不對。可是卻沒有機會,因為孩子沒有給父母機會。同學們,為什麼不告訴父母你們的想法呢?為什麼不嚐試著與父母溝通一下呢?
“愛”如果能說出口,我的心裏不難受
溝通是需要技巧的,對父母“發泄”不滿和抱怨也是一門藝術。大吵大鬧、大喊大叫非但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使得“敵對雙方”局勢惡化,爆發新的“戰爭”。所以,不妨……
試一試
首先弄清父母的想法
當父母有對自己不恰當的行動時,首先不妨心平氣和地傾聽父母之所以采取這種行動的目的,了解他們的考慮和觀點。父母之所以這樣做,肯定是有他們的想法和考慮。所以,要想“百戰百勝”地說服父母,首先就得“知彼所想”。
多一個“腦子”
不要馬上就否認父母的做法,仔細想想他們的“大包大攬”或者安排有沒有合理的地方,切忌衝動任性,意氣用事。
講求“策略”
說出你的不滿,以及你認為他們做錯的地方,你的考慮是什麼。一味地發脾氣,大聲叫喊,隻會把事情弄糟。不妨嚐試一下下麵的說法:
老爸老媽,我理解你們的意思了,可是我認為這樣做更好些……
多謝你們關心我,我知道,你們是很疼我的,怕我在學校吃苦,要為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什麼都為我做。可是,我在慢慢長大噢,這些小事情還勞煩你們大駕嗎?我自己就能擺平了,再說了,適當幹些家務活也是對緊張學習的一種調節啊……
媽媽,難道您不相信您的女兒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可是您的女兒啊,讓我試著自己來做吧,我想您也不希望看到一個“高分低能”的我吧?如果遇到困難,我肯定會向您求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