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辛棄疾文武雙全(2 / 2)

辛棄疾等日夜兼程趕到濟州(今山東巨野縣)金兵的駐紮地。金兵大隊人馬正在安營休息。辛棄疾等趁著夜色潛入張安國的帳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正在與金將飲酒的張安國生擒過來,將其捆綁到馬上,然後殺出一條血路,向南奔去,金兵高喊“有人劫營”,可當主將集合大隊人馬追趕的時候,辛棄疾等早已風馳電掣一般跑得無影無蹤了。

卑鄙無恥的叛徒張安國被押至臨安,朝廷下令斬首示眾。辛棄疾立功升官,同時他夜闖敵營,生擒叛徒的英雄行為傳遍了大江南北,鼓舞著人們的抗金鬥誌。從這以後,辛棄疾一直留在南方,再沒有回過他的家鄉山東。

辛棄疾南歸的第二年,南宋北伐失敗,朝廷內部投降派的勢力又占據上風。辛棄疾不顧自己官位卑下,寫了一篇《美芹十論》上呈皇帝。論文的前3篇分析了北方人民對金朝統治者的痛恨和金內部的尖銳矛盾;後7篇具體提出了南宋應該如何抗金、收複失地的計劃。然而,《美芹十論》遞上去後如石沉大海。以後辛棄疾又寫了《九議》呈獻上去,仍未被朝廷理睬。

辛棄疾的報國之誌難酬,他在政治上也始終沒有被朝廷所重用。他先後任過滁州知州、江西提點刑獄、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知潭州兼荊州南路安撫等職。公元1181年,他因得罪當權人物而辭官,閑住於江西上饒。晚年,辛棄疾一度被當作主戰元老重新啟用,但很快再次被罷。

公元1207年,文武雙全但最終沒有實現淩雲壯誌的辛棄疾憂憤而死。南歸之後的辛棄疾一直鬱鬱不得誌,便把心中的無限感慨都灌注於筆尖,落在文上。辛棄疾的創作以詞為主,他的集子《稼軒詞》存詞600多首,包括許多傳世篇。

生活在南宋的辛棄疾,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寫詞創作。他的詞是一個愛國誌士的心聲,即有對抗金鬥爭的頌揚,也有壯誌難酬的無奈,還有對南宋苟且求和的不滿等。

暮年的辛棄疾將自己的鬱鬱不滿的情懷寫進了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之中。他臨別人世之前的所有複雜心情都在這首他最有名的詞中體現出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用詞這種形式來抒發自己渴望戰鬥的熱情,壯誌未酬的悲憤。在創作藝術上,他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並且加以發展。他不僅打破了詩與詞的界限,而且打破了詩與散文的界限,創造性地融彙詩歌、散文、辭賦等多種文學形式,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與語言技巧,從而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