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廣告信息傳播的心理策略:本質是一種說服策略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大腦有存儲、保留信息的功能,但其數量是有限的。同時人的記憶在有意和無意之中還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正如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喬治-米勒研究表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不能超過7個以上信息組塊或概念。有關研究對廣告策劃人就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廣告如何能在茫茫的廣告大戰中,脫穎而出,做到有效傳播呢?
廣告信息傳播的心理策略其實質就是說服策略,說服本質上一種溝通方式,是通過有效的信息訴求改變消費者頭腦中已形成的某種認知,促使形成新的認知並由此改變人們的行為。說服策略旨在通過廣告活動讓消費者對廣告產品以及品牌產生良好態度,進而說服去購買廣告傳播的產品或服務。
一個完美的廣告策劃一定是基於廣告溝通與說服過程的認識。廣告心理學認為,廣告溝通與四個要素即信息源、信息、媒體和接受者緊密關聯。而受眾通過廣告信息接受可能會發生以下心理變化。這些變化進而影響到消費者品牌選擇和購買意向,如有適當營銷策略就能促成購買行為,實現廣告目標。受眾接受廣告信息後產生的心理變化如下圖所示。
廣告信息傳播中應注重以下幾個心理策略。
一、以理服人的心理策略
消費者的態度組成結構中有認知成分。不同的消費者的認識能力是不同的。針對知識水平較高,理解判斷能力較強的消費者,采用雙向式呈遞策略較好。雙向式呈遞策略是把商品的優劣兩方麵都告訴消費昔,讓他們感到廣告的客觀公正,結論由他們自己推出。因為這個層次的消費者普遍是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非常確信,不喜歡別人替自己做判斷。如果廣告武斷地左右他們的態度,會適得其反引起逆反現象,拒絕接受廣告內容。
二、以情動人的心理策略
在消費者態度的三種成分中,感情成分在態度的改變上起主要的作用。消費者購買某一產品,往往並不一定都是從認識上先了解它的功能特性,而是從感情上對它有好感,看著它順眼,有愉快的體驗。因而廣告如果能從消費者的感情入手,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前幾年有個電視廣告:畫麵上媽媽在溪邊用手洗衣服,白發飄亂。鏡頭轉換,是我給媽媽帶來的威力洗衣機,急切的神情。接卜去是媽媽的笑臉,畫外音是:“媽媽,我又夢見了村邊的小溪,夢見了奶奶,夢見了您。媽媽,我給您捎去了一個好東西――威力洗衣機。獻給母親的愛!”畫麵與語言的配合,烘托出一個感人的主題:獻給母親的愛。雖然整個廣告隻字未提洗衣機的優點。但卻給人以強烈的情感體驗。誰能不愛自己的母親呢!這個廣告巧妙地把對母親的愛與洗衣機相聯。誘發了消費者愛的需要,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對此洗衣機有了肯定接納的態度。
三、以品牌認知影響品牌態度的心理策略
品牌認知是指消費者對某一種品牌的產品的認識。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對品牌態度形成的影響,如你對一個人的認識,影響著你對這個人的態度一樣。有時你會因為這個人外貌漂亮或者帥氣而喜歡她(或他),有時你會因為性格溫柔或剛強而喜歡她(或他)。相反,有時你也會因為這個人的某些不吸引人的地方而討厭她(或他)。具體的心理策略是:
1、介紹商品的抽象功能策略
在現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某種商品的具體功能可能與其它競爭品牌沒有兩樣,此時僅介紹商品的具體功能就缺乏說服力。而從商品的抽象功能著手,卻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說服效果。
如對於化妝品,廣告中可以著重介紹它能增加人的魅力或吸引力;對於服裝,可以宣傳它能夠塑造自己的個性形象;在進口酒的廣告中,隻要大家認真地加以分析,不難發現,大多數都是在酒的抽象功能上花功夫。
2、承諾商品能給消費者帶來某種好處
歐格威在談論怎樣創作高水平的廣告時曾經指出,“你最重要的工作是決定你怎麼樣來說明產品,你承諾些什麼好處”。在他所創作的成功的廣告中,有許多廣告就是采用承諾這一方法的。
四、以廣告音響效果對消費者展開情感訴求
音響是廣播、電視廣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音樂和效果聲。音響可以輔助廣告畫麵和解說詞塑造出某種特定的情感氣氛,喚起人們的注意,產生心靈共鳴,從而加強了廣告信息的記憶。
南山奶粉之南南與山山篇
故事以小奶滴“南南”尋找夢想的“四季常青牧場”為線索展開,期間巧遇同樣找尋四季牧場的奶滴“山山”,終於,南南與山山在南方美麗的南山找到了“四季常青牧場”。寬廣的草原、青青的草、健康可愛的西門塔爾牛……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四季牧場的畫卷,南南和山山在這裏過上了健康、快樂的生活。
總之,廣告信息的傳播能否被消費者認可、接納、並深深的印在腦海中決定著企業廣告的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因此廣告策劃人要充分利用消費者廣告信息接受特點,策劃廣告信息傳播策略,用最經濟直接的有效傳播,引導消費。同時企業一定要做真實、誠信的廣告,否則再好的廣告傳播策略對企業而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你說是嗎。
你善於傾聽顧客的聲音嗎?應當理解消費實際情境
傾聽顧客聲音,滿足顧客需求,是營銷管理與新產品開發流程中一再強調的重點。不幸的是,許多企業依據顧客需求所開發的新產品,竟然銷售無門,黯然下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一家通訊設備公司,上世紀90年代後期曾調查顧客對於電話功能的需求,發現許多顧客希望與遠方親人打電話的同時,也能看到影像。於是該公司依據這項顧客需求,開發出可傳送影像的家用電話。但是新產品上市後,雖然獲得許多的創新大獎,銷路卻非常慘淡,最後不得不結束這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