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記得舊時攜手處(1)(1 / 3)

那些早已過時的愛情

因為愛你,我願意一直給你機會,哪怕你與世界為敵,我也願意隨你拚殺到底。

因為不愛你,我就懶得看你一眼,因為我們的手指不會交彙,也沒有重逢的那一天。

愛與不愛,其實,隻能自我了斷。

我的童年屬於農村,村子裏有對老頭兒、老太,是對夫妻。我對他們印象極其深刻,原因有兩點:

1993年,剃頭匠每周會來村子裏一次,給村裏人剃頭。老頭兒習慣刮光頭。我曾經偷偷跑過去彈他光頭锛兒,叫他燈泡亮,結果被他脫了鞋子,追打到半個村子。

1996年,我從媽媽的口袋裏偷了10元錢,買了幾盒水滸英雄撲克牌,結果被媽媽關在院子外罰站。我哭到深夜,老太見了,領我到她家,從櫃子裏給我掏出十顆大白兔糖。

老頭兒跟老太的感情很傳奇,前半部分我不得知,因為我尚不在世,後半部分親聞,所以我很欷歔。

1948年,老頭兒18歲,老太17歲。那一年,據一些尚且在世的老人說,當時遇上了災荒,村子裏顆粒無收,餓殍滿地。老頭兒家裏貧窮,兄弟仨,餓死倆,剩下他一個。他父親抽了一晚上旱煙袋,第二天早上一拍腿,說:“你去村頭的老李家,跟七姑娘相看相看吧。”

老頭兒拗不過父親,穿了一身借來的粗布衣裳就去了。據說因為李家七個女兒,沒有兒子,還剩最小的七姑娘—也就是現在的老太—一個未嫁,想找個上門女婿。

第一次相親是在晚上,兩人在村頭田埂的石墩上,相隔一條“銀河”。

老太問老頭兒:“你家裏幾口人,幾畝地,幾頭騾子,幾張犁?”

老頭兒一聽,不自信地說:“三口人,三畝地,沒有騾子沒有犁!”

老太一聽,不高興地說:“你自己多高,多重,多少文化,多大出息?”

老頭兒一聽,自信地說:“一米七零,識文斷字,將來全國聞名!”

老太甩手就走,回家老爹一問,隨口說:“不合適,個頭兒太矮!”

老頭兒怒氣衝衝,回家老爹一問,憤然說:“不適合,腰太長!”

就這樣,老頭兒和老太的第一次相親不歡而散。可是老頭兒家愈發拮據,已經到了用盡最後一口糧食的地步。老爹勸他再去相親,他抵死不從。老爹躺在炕上啥也沒說,第二天仍然一言不發。他過來叫老爹,老爹沒反應,一摸,身子硬邦邦了。

老頭兒草草地埋了老爹,蹲在田埂邊的石墩上,忽然覺得前麵有人,抬頭看到對方,竟是李家的七姑娘。七姑娘樂了:“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這一次偶遇,兩人聊得不錯。老頭兒說自己家祖輩是地主,村子裏大半的土地都是自家的果園,還有三輛馬車,六頭騾子,真是富得流油。可是,到了爺爺輩,出了敗家子,豪賭成癮,一夜輸掉一頭騾子,沒幾天就家財敗光。敗家子敗光了家產,自己也得了急症,一命嗚呼,撇下一大家子。那時老頭兒的父親剛6歲,差點被餓死,還好,靠著村裏人接濟,才勉強活下來。

老太說自己家前幾輩也很窮,祖爺爺輩天天給地主耕地放羊,看家護院,到了父親輩,有一天,地主犯了急病,命在旦夕,可他膝下無子,看爺爺為他跑前跑後,臨終前就將自己的家業留給了他。就這樣,家裏麵袋子堆滿屋,幾輩不發愁,唯一不順的是家裏人丁不旺。

老頭跟老太聊得不亦樂乎,彼此都有了好感,老頭想趁機牽老太的手,老太含羞不願意,於是兩人約定下次相親,無論如何定下來。

回家後,老頭兒高興了幾天,心想:不過了,反正老子馬上要“鳳凰上枝頭”了,於是將剩下的一點兒粗棒子麵一口氣全煮了。老太也很期待,將壓箱底的衣服拿出來,興奮地穿上,在閨房裏翩翩起舞,透著喜慶。

第三次相親,老頭兒去得很早,一直等到日頭落盡,老太也沒來。老頭急了,衝到老太家去問情況,結果被老太的爹爹放狗咬了出來。老頭兒不甘心,一打聽才知道,老太的爹爹將老太許配給了鄰村的門當戶對的孔二狗。

老頭兒一聽火冒三丈,叫上一個村子裏混江湖的小夥伴,折了樹上的軟柳條,晚上把孔二狗截住了,打了足足五分鍾。從此以後,孔二狗再也不敢提老太的名字,見到老頭兒就開溜。

可是,老太的老爹依然看不上老頭兒,把他關在門外。老頭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翻牆頭,潛入他家!

老頭兒賴在老太家不走,幫著挑水,耕地,馴騾子,一頓吃下半筐窩窩頭。老太的老爹無奈,一個月後,拍案而起:行啦行啦,趕緊拜堂成親吧!

按照習俗,嫁娶那天,要男方去女方家接新媳婦,可是老頭兒家窮得揭不開鍋,隻好向準嶽父借騾子接老太。

一路上,老太騎著騾子,頂著紅蓋頭,滿身霞光,老頭兒身穿粗布大褂,昂首挺胸,滿麵風光。他們穿過風吹麥動的田野,穿過流水潺潺的石頭橋,穿過敲鑼打鼓下的喜慶,將大把大把的糖果扔向人群……他們終於抵達老頭兒家,卻待了不到10分鍾,馬不停蹄地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