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上古部分:人類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史前—公元500年)(1 / 1)

人類文明多源於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華夏文明等。另外,愛琴文明和印第安文明也是文明的搖籃。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和兩河流域進入王朝時期。公元前18世紀,整個兩河流域被巴比倫王國所統一。公元前15世紀初,埃及建立了區域性軍事帝國。

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在中國的黃河流域,產生了第一個世襲君主製的王朝——夏朝。在洛陽附近發掘的二裏頭遺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首都。

而古代印度,繼哈拉巴文明之後進入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公元前600年)。早期吠陀時代,已侵入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處於原始社會解體時期。至後期吠陀時代,才有少數先進的雅利安部落跨入文明和國家的門檻。同時,種姓製度和婆羅門教隨之形成。

這些早期國家不斷與鄰近地區進行戰爭、貿易、文化交流,民族不斷融合,文明不斷融彙和進步。

到了公元前1世紀的末期,人類進入帝國時代,形成了史無前例的洲際帝國,如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它們既吸收外來文化,更將本土文化傳播到異國他鄉。波斯、貴霜、安息等帝國雖沒有突破亞洲界限,但由於它們雄踞東西方交通要衝,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尤其要說的是,在這一階段,宗教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從而初步形成了以宗教文化為特色的文化圈。猶太教產生後,很快在猶太人中傳播開來,並由其中一支演化出未來主宰歐洲精神世界的基督教。而基督教一經產生,更以強大的威力迅速發展。到公元3世紀中葉,它已傳遍羅馬帝國,信徒達600萬之眾,初步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圈。在南亞次大陸,佛教產生後,以大乘、小乘兩派迅速擴展,傳遍中亞、東亞、東南亞等地,由此又形成了地域廣博的佛教文化圈。

人類由早期文明的擴展到文化圈的形成,體現了文明由分散到整體的發展趨勢。

古典文明時代最明顯、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在這一時期裏,首次出現了一個所謂最初的歐亞文化高度發達的核心區——一個內部各地區正開始相互影響、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的歐洲大陸。……早期的各帝國幾乎完全限於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地區內,看起來就像汪洋大海般的野蠻狀態的幾座小島。不過在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漢帝國一起,連成了一條從蘇格蘭高地到中國海、縱橫歐亞大陸的文明地帶。

——L.S.斯塔夫裏阿諾斯

人們時常說,戰爭的勝利總是由於優勢的經濟資源,但是曆史表明這種情形也不是永遠不變的。羅馬人在布藏匿戰爭開始實行時,比迦太基人的資源要少很多,然而他們勝利了。在羅馬帝國滅亡時,它受到日耳曼和阿拉伯入侵者的蹂躪,這些人在他們自己這方麵除了勇武和貪婪外就一無所有。

——伯蘭特·羅素

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人像雅典人這樣,在個人生活的許多方麵如此獨立自主、溫文爾雅而又多才多藝。這些並不是在這樣的場合下的一種空自吹噓,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我們城邦的勢力就是靠這些品質獲得的。在現有的國家中,隻有雅典,在遇到考驗時,被證明是比它的名聲更加偉大;隻有雅典,入侵的敵人不以戰敗為恥辱;它的臣民不因統治者不夠資格而抱怨。不但現代,而且後世也將對我們表示讚歎。

——休昔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