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米高揚 米格-31“獵狐犬”戰鬥機
米格-31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3.46米 機長:22.69米 機高:6.15米
最大起飛重量:46200千克 實用升限:20600米
最大巡航速度:2646千米/小時 航程:3300千米
最大飛行速度:3000千米/小時 乘員:2人
動力裝置:2台D-30F-6雙轉子渦扇發動機
武器裝備:1門23毫米六管機炮,4個外掛點,4枚R-33遠距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2枚R-40T 中距紅外導彈或4枚R-60紅外空-空導彈等
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裝備多種新型作戰飛機和空-地武器,其中包括SR-71超音速高空戰略偵察機、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GM-109“戰斧”和AGM-86B巡航導彈等。這些武器的能力和特點與美國以前裝備的大為不同,特別是新型戰略轟炸機及其攜帶的空-地武器突出了超低空高速飛行性能,並具備先進的地形跟蹤或地形回避能力。這對蘇聯已經裝備的防空截擊機探測和攻擊這些目標帶來了很大困難。於是蘇聯軍方希望在米格-25的基礎上,研製一種新型戰鬥機。這種戰鬥機要能裝備大功率相控陣雷達,有下視/下射能力,航程和飛行性能均要優於米格-25。在這種情況下,米高揚設計局研製了米格-31戰鬥機。
生產概況
米格-31的原型機於1975年9月16日首飛,1979年開始小批量生產,1980年開始交付部隊試用,次年正式交付,主要改進型號有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該機具有速度快、載彈量大、截擊能力強等特點,其上裝備的NIIPN007S-800電子掃描相控陣火控雷達搜索距離達20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4個目標進行攻擊。即使在完全缺乏空中預警的情況下也能獨立完成作戰任務,並可以充當空中指揮機使用。多架米格-31之間還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幾架同時巡邏的米格-31的探測範圍可以覆蓋相當寬闊的麵積。
P-33導彈
武器係統是米格-31戰鬥機最值得驕傲的裝備之一。其上掛載的P-33遠距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國土防空截擊機的第三種遠距雷達型空-空導彈,該導彈由位於莫斯科的“三角旗”機械製造設計局於1972年開始研製,1982進入蘇聯空軍服役。P-33在設計思想上和外形結構上均與美國海軍的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接近。內部結構分5個艙段,包括雷達天線罩、製導和引信、戰鬥部、發動機、控製舵機。
改進計劃
1984年,為了逐步替換正在服役的蘇-15和米格-31,蘇聯防空兵決定對米格-31進行改進。該改進工程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改進型為米格-31M,第二階段為米格-31BM,第三階段為米格-31SM。但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這些計劃一再擱淺。尤其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潰千裏,米高揚設計局僅生產了6架米格-31M後便陷於停頓狀態。1996年6月,俄羅斯以米高揚設計局為基礎,將近10家軍工單位聯合組成莫斯科航空軍工聯合體,這一聯合加快了米格-31改進型號的研製,但改進內容與前期設想已大為不同。
蘇聯蘇霍伊 蘇-27“側衛”戰鬥機
蘇-27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4.70米 機長:21.94米 機高:5.93米
最大起飛重量:30000千克 實用升限:18000米
最大飛行速度:2815千米/小時 航程:3900千米
動力裝置:2台Lyulka AL-31F渦扇發動機
武器裝備:1門30毫米GSh-301-1 機炮,10個外掛點,可掛載空-空導彈等
蘇-27戰鬥機又被北約組織稱為“側衛”,是由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其主要是為了取代雅克-28P、蘇-15和圖-28P/128截擊機。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量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服役,主要負責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任務,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敏捷性,具有續航時間長等優點,並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蘇-27所完成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動作顯示出了其優異的飛行性能和操縱性能,以及發動機良好的加速性能。除此之外,蘇-27還有很多著名的改型,如蘇-27P單座陸基型、蘇-27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7K艦載戰鬥/攻擊型、蘇-27KU並列雙座戰鬥轟炸型和P-42等。
競爭的產物
1969年,美國的F-15型製空戰鬥機因具有出色的空戰機動性能而在競爭中獲勝。為了與其抗衡,蘇聯的蘇霍伊設計局於同一年開始蘇-27飛機的研製工作,起初該方案被命名為T-10。雖然蘇霍伊設計局對新飛機進行了大膽創新,采用了一種較為獨特的腹部進氣式布局,但為了獲得更大的勝算,他們同時還提出了名為T-10-1的“備份”方案。巧合的是,不僅蘇霍伊設計局進行了雙保險措施,他的競爭對手也搞了兩種方案。
雙雙入圍
1972年,在蘇聯空軍召開的多次與未來新型戰鬥機有關的設計局會議上,各設計局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蘇-27、米格-29、雅克-45輕型戰鬥機和雅克-47重型戰鬥機等。其中蘇-27和米格-29的設計各有千秋,成了最主要的角逐者。但在第三次會議上,米高揚設計局提出將未來新型戰鬥機項目分解成兩個獨立的項目,即同時發展蘇-27重型戰術戰鬥機和米格-29輕型戰術戰鬥機,這個提議最終被大家認可,因此,蘇-27和米格-29最後都被采用。
結構性能
蘇-27采用了雙立尾布局、翼身融合體先進氣動技術。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頭略向下垂,機翼為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同時配有4餘度電傳操縱係統,這些都使該機的氣動外形和操縱品質高於第三代戰鬥機。
超級“大塊頭”
蘇-27是個不折不扣的機敏“大塊頭”,雖然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33噸,但卻極其靈活。它的武器裝載恰好是一架米格-21型飛機的空機重量,它的最大燃油重量可以超過一架F-16型飛機的空機重量。其平坦的飛機下部還有12個外掛接頭,可以用來攜掛武器和電子對抗設備。
超凡機動力
蘇-27采用了蘇霍伊設計局全新的氣動布局設計——大邊條、機腹進氣、雙垂尾的氣動布局,運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提高了飛機的可用升力係數,降低了其相對應的阻力係數。同時2台由留裏卡設計局設計的AL-31F發動機,使其具有強大的加速性能,能在3—4秒內從小速度平飛推力達到最大加力推力,同時失速操縱能力也較好。
不累的飛機
蘇-27的翼身融合布局,增大了飛機內部可利用空間,使得機體內部已有足夠的容積裝載燃油,因此續航時間可長達5小時,能遠距離截擊入侵的轟炸機。1989年6月,蘇-27首次參加巴黎航展時,法國人認為從莫斯科到巴黎的2300千米航程,蘇-27肯定需要空中加油。誰知它竟中途不著陸,一口氣地直飛目的地,使西方航空界驚歎不已。
火力強勁
蘇-27最多可帶10枚空對空導彈,進氣道之間串列掛2枚,兩側進氣道下各掛1枚,左右機翼下各掛2枚,左右翼尖各掛1枚。機身右側機翼邊條上方裝1門30毫米GSH-30型機炮,備彈149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帶130毫米5發火箭發射器或更大的火箭發射器。機載多普勒雷達,具有上視/下視能力,可同時攻擊2個目標,最大搜索距離240千米,最大跟蹤距離185 千米,抗電子幹擾較強。
布加喬夫眼鏡蛇
1989年6月的第38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蘇聯威克托·布加喬夫駕駛著蘇-27戰鬥機升空後大角度爬升。突然間,機頭抬起並越抬越高,最終變成了機尾在前,機頭在後,仰立著懸停在巴黎的上空。幾秒鍾後,機頭重新落下恢複平飛狀態。因其過程就像發怒時高昂頭部的眼鏡蛇一樣,故被形象地稱為“眼鏡蛇機動”。後來為了紀念布加喬夫這位天才的表演者,這種飛行動作亦被稱為“布加喬夫機動”。
俄羅斯 蘇-47“金雕”戰鬥機
蘇-47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6.70米
機長:22.60米
機高:6.40米
最大起飛重量:340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250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8000米
航程:3300千米
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最新一代戰鬥機的原型機(技術驗證機)一開始被稱為S-37,2002年被重新命名為蘇-47,它還有個蒼勁有力的綽號“金雕”。 該機是在1997年9月25日完成首次試飛的,其主要特點是采用三翼麵雙垂尾布局,主翼采用了非常規的前掠翼。
前掠翼飛機的典範
前掠翼是世界航空發展史上非常獨特的一項技術,目前世界上成功實現飛行的前掠翼飛機主要有三種,即德國的“容克-287”噴氣式轟炸機、美國小型前掠翼驗證機X-29A、俄羅斯蘇-4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與前兩種戰鬥機相比,“金雕”在機動性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結構特點
蘇-47橢圓形的機身是由鋁、鈦合金及複合材料構成的,前掠翼同樣采用了複合材料,機翼嵌板結構也由將近90%的複合材料製成,由此可見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是該機的一大特點。此外,蘇-47的個別部件也都很有特點,如它的前掠翼和前端鴨翼(副翼)共同控製可使飛機保持在最高的攻擊角,不被翼尖失速限製,同時還可使飛機保持有可控性。前掠翼有一個較高的縱橫比,使飛機有遠續航能力。駕駛員座艙裝備有一個新的彈射座位和生命保障係統,可使飛行員超過正常狀態來承受更高的過載能力。
耀眼明星
蘇-27曾一度是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戰機,而且在第三代戰鬥機中出盡風頭。但自從有了蘇-4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蘇-27卻甘居伴飛的角色,同這顆永遠的明星共舞藍天。不僅在蘇聯蘇-47被大家廣泛推崇,在世界範圍內它的知名度都是很高的。從研製成功那天起,蘇-47就多次參加了世界上各種著名的航展。在1996年9月英國範堡羅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該機首次進行了飛行表演並引起轟動;1999年8月17日,在第四屆莫斯科國際航空展上,“金雕”第二次露麵,並作了精彩的飛行表演。此後,該機又多次在莫斯科國際航空展上公開展示並進行飛行表演。有時候,如果真機無法參展,隻能由樣機模型出場,即使這樣,也一樣可以引來無數讚賞的目光。